《全国中草药汇编》:窄叶大戟
拼音Zhǎi Yè Dà Jǐ
来源大戟科大戟属植物窄叶大戟Euphorbia kaleniozenkii Czerniaev,以全草入药。夏秋采集,晒干。
性味苦,寒。有毒。
功能主治拔毒消肿。用于疮疖痈肿,淋巴结结核,腮腺炎。
用法用量只作外用。
注意只作外用,不可内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窄叶大戟
拼音Zhǎi Yè Dà Jǐ
别名猫眼草
出处《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来源为大戟科植物窄叶大戟的全草。夏、秋采,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0~30厘米。茎较低矮,下部带紫色。叶互生,下部叶鳞片状披针形,淡紫色,上部叶披针状线形,长1.5~3厘米,宽1.5~3毫米,稀有长6~7厘米,宽4毫米的,先端尖或钝尖。多歧聚伞花序顶生,伞梗5~8,每伞梗再分叉;总苞三角形或菱状三角形,先端微凸尖或锐尖。蒴果广卵形,3裂。种子卵形,灰白色。
生境分部生于固定沙地、沙质地、覆沙硬梁地。分布辽宁、吉林、陕西、内蒙古、宁夏等地。
性味苦,寒,有毒。
功能主治拔毒消肿。
注意本品有毒,忌内服。
复方①治疮疖(未溃)痈肿,淋巴结结核:窄叶大戟三钱,鲜蒲公英五钱,捣烂外敷患处。
②治腮腺炎:窄叶大戟三钱,鲜蒲公英五钱,鲜大葱根三钱,同捣烂,敷患处。
③治疮疖及淋巴结结核:窄叶大戟、苍耳草、蒲公英各等分。先将全草洗净,切碎,分别用水煎熬二小时,澄清挤出药液去渣,再将三种药液混合,加热浓缩至滴时成线状不断,即用文火再熬,随时搅拌,先起小泡,当起大泡(中央一个大汽泡)时,立即离火,放冷后即可摊成膏药。加入3~5%蓖麻油及2~3%松香进行固定,则拔毒膏不变形,不变软,四季都可用。如加小花棘豆等分,则有止痛作用。用时贴患部。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窄叶大戟
拼音Zhǎi Yè Dà Jǐ
英文名narrow leaf spurge
别名猫眼草。
出处出自《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来源药材基源:为大戟科植物窄叶大戟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uphorbia kaleniozenkii Czerniaev
采收和储藏:夏、秋采收,晒干。
原形态窄叶大戟 多年生草本,高10-30cm。茎下部带紫色。叶互生;下部叶鳞片状披针形,淡紫色,上部叶线状披针形,长1.5-3cm,宽1.5-3mm,稀有长6-7cm,宽约4mm的,先端尖或钝尖。多歧聚伞花序顶生,伞梗5-8,每伞梗再分叉;总苞片三角形或菱状三角形,先端微凸尖或锐尖。蒴果广卵形,3裂;种子卵形,灰白色。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固沙地、覆沙硬梁地、沙质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吉林、辽宁、内蒙古、陕西、宁夏等地。
性味苦;寒;有毒
归经肺经
功能主治消肿拔毒。主疮疖肿毒;瘰疬;痄腮
用法用量外用:10-15g,捣敷;或制成膏药贴敷。
注意本品有毒,忌内服。
复方①治疮病(未溃)痈肿,淋巴结结核:窄叶大戟三钱,鲜蒲公英五钱,捣烂外敷患处②治腮腺炎 窄叶大戟三钱,鲜蒲公英五钱,鲜大葱根三钱,同捣烂,敷患处。③治疮病及淋巴结结核 窄叶大戟、苍耳草、蒲公英各等分。先将全草洗净,切碎,分别用水煎熬二小时,澄清挤出药液去渣,再将三种药液混合, 加热浓缩至滴时成线状不断,即用文火再熬,随时搅拌,先起小泡,当起大泡(中央一个大汽泡)时,立即离火,放冷后即可摊成膏药。加入3~5%蓖麻油及2~3%松香进行固定,则拔毒膏不变形,不变软,四季都可用。如加小花棘豆等分,则有止痛作用。用时贴患部。
摘录《中华本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