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大辞典》:鬼灯笼
拼音Guǐ Dēnɡ Lonɡ
别名虎灯笼、白灯笼(《生草药性备要》),苦灯笼(《岭南采药录》),红灯笼、红羊米青(《陆川本草》),红花路边青、夜鬼灯笼、土羚羊(《南宁市药物志》),岗灯笼(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出处《生草药性备要》
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灯笼草的全株。全年可采。
原形态灯笼草(《岭南采药录》)
小灌木,高0.9~1米。幼枝被黄褐色小柔毛。叶对生;具柄;纸质;矩圆形至狭矩圆状披针形,长5~12厘米,宽2.5~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尖,边全缘或略作波浪形,近秃净,背脉明显。聚伞花序腋生,有花5~9朵,密被黑褐色小毛;萼蓝紫色,有棱5,长约10毫米,有白色腺点,裂片阔卵形而尖,结果时略增大;花冠近白色,长约15毫米,管约与花萼等长,裂片5;雄蕊4,短,突出;雌蕊1,花柱突出,柱头2裂,子房不完全的4室。核果球形,直径约5毫米,包藏于萼内。花期7月。
生境分部生于丘陵地或旷野间。分布我国南部。
化学成分同属植物的根含贞桐甾醇、蛇麻脂醇、贞桐酮、贞桐二醇烯酮。叶含杀蠕虫成分贞桐定。
性味《南宁市药物志》:"苦微甘,寒。"
功能主治①《南宁市药物志》:"清热解毒。治温热病,骨蒸劳热,咳嗽,小儿急惊风。外用治跌打。"
②《广西植物名录》:"根,清热解毒,止咳,祛风。治感冒,咽痛,咳嗽,肺病,胃痛,腹痛,疖肿,跌打,风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外用:鲜品捣敷。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鬼灯笼
拼音Guǐ Dēnɡ Lonɡ
英文名all-grass of Redcalyx Glorybower
别名虎灯笼、白灯笼、苦灯笼、红灯笼、红羊精、红花路边青、夜鬼灯笼、土羚羊、岗灯笼、苦丁茶、鬼点火
出处出自《生草药性备要》
来源药材基源:为马鞭草科植物灯笼的茎、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lerodendron fortunatum L.
采收和储藏:夏、秋采收,洗净,切段,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灌木,高棕达2.5m。嫩枝密被黄褐色短柔毛,小枝暗棕褐色髓部干后不中空。单叶对生;叶柄长0.5-3cm,密被黄褐色短柔毛;叶片纸质,长椭圆形、椭圆状披针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5-17cm,宽1.5-5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至宽楔形,全缘或波状缘,表面疏被短柔毛,背面密被黄色腺点,沿叶脉被短柔毛。聚伞花序腋生,1-3闪分歧,有花3-9朵;花序梗与苞片均密被棕褐色短毛;花萼紫红色,膨大似灯笼,具5棱,长1-1.3cm,外面被短毛,先端5深裂,裂片宽卵形,渐尖;花冠淡红色或白色而稍带紫色,外面被毛,先端5裂,裂片长圆形,长约6mm;雄蕊4,与花柱同伸出花冠外;柱头2裂。核果近球形,直径约5mm,熟时深蓝绿色,藏于宿萼内。花果期6-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m以下的山坡、丘陵、村旁、路边及旷野。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西南部和福建、广东、广西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茎枝圆柱形或近方柱形,老枝表面淡灰棕色、粗糙,有纵沟及凸起的圆形皮孔,幼枝棕绿色,密被短柔毛。叶对生,皱缩,易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矩圆形至矩圆状披针形,长5-15cm,宽2-4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或略呈波状,上面墨绿色,下面灰绿色;叶柄长0.5-3cm,密被短柔毛。叶腋处常见残留数个花萼,形似灯笼并有五棱角。花冠白色,萼蓝紫色。气微味微苦。
化学成分鬼灯笼含有赪桐烯醇(clerodol),赪桐二醇烯酮(clerodolone),赪桐酮(clerodone),赪桐甾醇(clerosterol),甾醇(sterol),蔗糖(sucrose),乳糖(lactose),麦芽糖(maltose),半乳糖(galactose),果糖(fructose)等。
性味微苦甘;寒
归经心;肺经
功能主治清热止咳;解毒消肿。主肺痨咳嗽;骨蒸潮热;咽喉肿痛;跌打损伤;疖肿疔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1.《南宁市药物志》:清热解毒。治温热病,骨蒸劳热,咳嗽,小儿急惊风。外用治跌打。
2.《广西植物名录》:根,清热解毒,止咳,祛风。治感冒,咽痛,咳嗽,肺病,胃痛,腹痛,疖肿,跌打,风湿。
摘录《中华本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