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亳药网 > 药材品种 > 其他类 > 中药材痢止蒿的别名、生长环境、功效作用、禁止

痢止蒿

《中药大辞典》:痢止蒿

拼音Lì Zhǐ Hāo

别名止痢蒿

出处《云南中草药选》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痢止蒿全草。夏季采收,洗净,阴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20~40厘米。匐枝横走,节上生有纤细的须根。茎四棱形,带红色。单叶对生;卵圆形至卵状长圆形,长3~8厘米,宽1.5~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粗大锯齿;叶柄长0.5~1.5厘米。轮伞花序;苞片叶状:花萼漏斗状,齿5;花冠唇形,紫蓝色,上唇小,先端微凹,下唇延伸,3裂。小坚果倒卵状三棱形。花期夏季。

生境分部生于山坡、草丛及田边阴湿处。分布云南、四川、西藏。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痢,驱虫。治痢疾,乳腺炎,蛔虫症。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外用:捣敷。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痢止蒿

拼音Lì Zhǐ Hāo

英文名Herb of Forrest Bugle

别名白龙须、止痢草、无名草、散瘀草、散血草、止痢蒿、痢止草

出处出自《云南中草药》选

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痢止蒿的根或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juga forrestii Diels[A. mairer Levl.]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6-30cm。极茎膨大。茎直立或具匍匐茎,密被灰白色短柔毛或长柔毛。叶对生;叶柄长8mm或几无;叶片披针形至卵形或披针状长圆形,长4-8cm,宽1.8-3.5cm,先端钝或圆形,基部楔形,下延,两面密被灰白色短柔毛或长柔毛,边缘具波状锯齿或圆齿。穗状聚伞花序顶生,由轮伞花序组成;苞叶叶状,向上渐小,无柄,下面暗紫色,具缘毛。花萼漏斗状,内面无毛,具10脉,萼齿5,长为花萼之半,紫色;花冠淡紫色,紫蓝色或蓝色,筒状近基部具斜向毛环,冠檐二唇形,上唇短,下唇宽大,伸长,3裂,中裂片狭倒心形,有深紫条纹,侧裂片线状长圆形;雄蕊4,二强,花丝无毛;花柱超出雄蕊,先端2裂;花盘环状,子房4裂。小坚果三棱形,背部具网状皱纹,果脐占腹面的2/3以上。花期4-8月,果期5-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700-4000m的开阔路旁、溪边告示潮湿草地或矮草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化学成分全草含松香烷类,甾醇类,黄酮类及其他成分。松香烷类有止痢蒿素(ajuforrestin)A、B[1,2];甾醇类有艋骨草内酯(ajugalactone),杯苋甾酮(cyasterone),蜕皮甾酮(ecdys-terone),β-谷甾醇(β-sitosterol)及胡萝卜甙(daucosterol)[3];黄酮类有芹菜素(apigenin),买麻藤素(gnetifolin)B及刺槐素(aca-cetin)[1]等。

此外,还含8-O-乙酰基哈密瓜帕甙(8-O-acetylharpagide)及正三十一烷(n-hentriacontane)等[3]。

性味味苦;辛;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素;利水通淋;散瘀止痛;驱虫。主肺热咳嗽;咽喉肿痛;痢疾;黄疸;热淋;水肿;乳腺炎;脉管炎;痈疮疖肿;跌打损伤;外伤出血;蛔虫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相关推荐: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