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亳药网 > 药材品种 > 菌藻类 > 中药材黑络丸菌的别名、生长环境、功效作用、禁止

黑络丸菌

拼音Hēi Luò Wán Jūn

别名黑根须腹菌、黑络丸

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来源药材基源:为腹菌科真菌黑络丸菌的子实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hizopgon piceus Berk.et Curt.

采收和储藏:秋、冬季采收,除去菌索和泥土,晒干。

原形态子实体呈不远则球形,径 1.5-4cm.新鲜幼嫩时灰褐色,成熟后浅烟色至乌黑色,子实体初期生地下。后半外露,表面贴生白色菌索,在于实体下部的如细根状。包被紧密,单层,厚220-270μm.孢体内部深肉桂色,腔室迂回呈迷路状。有不规则空隙。腔壁近乳白色,厚60-120μm。孢体黑褐色。孢子透明微具淡褐色,长椭圆形,短棒状,壁平滑,内含1-2枚油滴,(5-7)μm×(2.5-3)μm。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混交林地,如不被动物觅食,可终年保存。秋末冬初成熟。

资源分布:分布于山西、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性味淡;性平

功能主治收敛止血。主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研末敷。

各家论述1.《皇和蕈谱》:黑子,此蕈丘陵之上,踯躅树下多生之,始终隐伏于土中,盖上黯黑而又有肉刺,里白而有蜂巢眼,不另生褶去苦味而食。

2.《新华本草纲要》:全草:味淡、微苦,性平,有止血功能。用于外伤出血(研粉经消毒后,直接敷于伤口处)。

摘录《中华本草》

相关推荐:

------分隔线----------------------------
  • 上一篇:鸟巢菌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