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来源】巴戟天为茜草科植物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 How的干燥根。全年均可采挖,洗净泥土,除去须根,晒至六七成于,捶扁,干燥;或先蒸约半小时后,再捶扁,干燥。
【古代炮制方法】南北朝刘宋时代有枸杞、酒、菊花制(《雷公》)法。宋代有酒煮(《博济》)、糯米同炒(《衍义》)、酒焙(《总录》)、面炒、盐汤浸(《局方》)等方法。元代有酒炒(《瑞竹》)法。明代增加了酒浸、油炒、火炮(《普济方》)、炒制(《医学》)、盐水煮(《入门》)、甘草汤浸、枸杞汤浸(《仁术》)、盐水泡(《保元》)、甘草汤炒(《景岳》)、甘草汁煮(《醒斋》)等方法。清代又增加了酒洗(《说约》)、酒浸蒸(《玉楸》)、并有“助阳杞子汁浸蒸,去风湿好酒拌炒,摄精金樱子汁拌炒,理肾气菊花同煮”的记述(《得配》)等多种炮制方法。
【现代炮制方法】1、巴戟天(巴戟肉):取厚药材,除去杂质,洗净,置蒸制容器内蒸透,趁热除去木心,或用水润透后除去木心,切段,干燥。筛去碎屑。2、盐巴戟:取净巴戟段,用盐水拌匀,待盐水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炒干。或取净巴戟,用盐水拌匀,蒸软,除去木心,切段,干燥。筛去碎屑。巴戟天每100千克用食盐2千克。3、制巴戟:取净甘草捣碎,加水(约1:5量)煎汤两次,去渣,合并两次煎液。取甘草煎液与净巴戟天,同置锅内,用文火煮透并使甘草液基本煮干为度,取出,趁热抽去木心,切段,干燥。筛去碎屑。巴戟天每100千克用甘草6千克,煎汤约50千克。
【饮片性状】巴戟天肉为空心扁圆形节段,或不规则小块,切面淡紫色,周边栓皮灰黄色,质韧,肉厚。味甘而微涩。盐巴戟天质较软韧,眯片微带成味。制巴戟天表面微黄色,味甜。
【质量标准】巴戟天水分不得过15.0%,总灰分不得过6.0%,水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50.0%。含耐斯糖不得少于2.0%。
【炮制目的】巴戟天味甘、辛,性微温。归肾经、肝经。具有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的功能。用于阳痿遗精,官冷不孕,月经不调,少腹冷痛,风湿痹痛,筋骨痿软。生巴戟天味辛而温,以补肝肾祛风湿力胜,适用于肾虚而兼有风湿之证,多用于风冷腰痛,步行艰难,脚气水肿,肌肉萎缩无力等证。盐制后功专人肾,且温而不燥,增强补肾助阳的作用,久服无伤阴之弊。常用于肾中元阳不足,阳痿早泄,腰膝酸软无力,宫冷不孕,小便频数等。甘草制后味甘,增强补益作用,多用于补肾助阳,益气养血方中。如用于脾肾亏损,胸中短气,腰脚疼痛,身重无力等方面。
【应用选择】1、生用(1)风冷腰痛:常与羌活、炮姜、牛膝等同用,具有强筋骨,祛风湿的作用,用于风冷,腰胯疼痛,行步不得,如巴戟丸(《圣惠方》);若与附子、五加皮(酒洗)、川革薢(盐酒炒)等同用,用于冷痹脚膝疼痛,行步艰难,如巴戟天汤(《张氏医通》)。(2)肾阳虚衰:常与肉苁蓉、熟地、菟丝子等同用,具有补肾助阳的作用,用于肾阳虚衰,阳痿不举,小便频数,遗精,盗汗,如巴戟丸(《发明》);若与良姜,肉桂,吴茱萸等同用,用于妇人子宫久冷,月经不调,或多或少,赤白带下,如巴戟丸(《局方》);若与生牛膝同用,用于虚赢阳道不举,五劳七伤百病,如(《千金方》)。(3)肾病综合征:常与山萸肉同用,用于柯兴氏症候群的儿童肾病综合征的患者,收到了较好的疗效。2、盐制用(1)不孕:常与白术(土炒)、炒杜仲、菟丝子(酒炒)等同用,具有补肾助阳的作用,用于妇人下部寒冷不孕,如温胞饮(《傅青主》);若与炒扁豆·;炒山药、茯苓等同用,用于妇人下焦寒湿相争,经水将来,脐下疼痛,状如刀刺,及不孕症,如温脐化湿汤(《傅青主》)。(2)小便不禁:常与益智仁、菟丝子(酒蒸)、桑螵蛸同用,具有补肾缩尿的作用,用于小便不禁(《奇效良方》)。(3)产后呕吐:常与熟地黄,山茱萸(蒸)、白蔻仁等同用,具有温肾止呕的作用,用于妇人产后呕吐,如温肾止呕汤(《傅青主》)。3、甘草制用肾气虚损:常与杜仲、山药、干地黄、菟丝子等同用,具有补肾助阳,益气养血的作用,用于肾气虚损,腰脚疼痛,身重无力,如无比山药丸(《中药成药制剂手册》)。4、酒制用(1)腰膝疼痛:常与杜仲、牛膝、川断等同用,具有补肝肾,祛风湿,通经络的作用,用于腰膝疼痛,软弱无力,肌肉萎缩,如金刚丸(《保命集》)。(2)白浊:常与菟丝子、破固纸(炒)、鹿茸等同用,用于白浊(《普济方》)。
【现代研究】巴戟天的化学成分主要有:葸醌化合物:甲基异茜草素,甲基异茜草素-1-甲醚,1-羟基蒽醌,1-羟基-2-甲基蒽醌,1,6-二羟基-2,4-二甲氧基蒽醌,大黄素甲醚,2-甲基蒽醌等。环烯醚萜苷:水晶兰苷,四乙酰车叶草苷。其他尚有有机酸类:琥珀酸,棕榈酸等。低聚糖类,氨基酸类及微量元素等。动物实验表明,巴戟天能显著增加小鼠体重,并延长持续游泳时间。用未成年小白鼠,按ACTH生物活性检定法试验,结果证明巴戟天具有抑制小鼠胸腺萎缩及增加其血中白细胞数的功能。巴戟天提取物具有增加血中皮质酮含量的作用,其活性可能是由于下垂体一肾上腺皮质系统受到刺激所致。比较巴戟天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发现巴戟天经盐炙后,紫外光谱发生了明显变化,薄层色谱和无机元素含量也有所改变。巴戟天传统用药要求“去心”,文献认为去心目的是“免人烦躁”。据现代研究,巴戟天的“木心”与根皮的化学成分有一定的差异。其微量元素锌、铁、锰等根皮含量较高。而有毒的铅则在木心中含量较高,其他有关的化学成分也有一定的差别。采用HPLC法,测定巴戟天炮制品中水晶兰苷的含量,结果表明巴戟天不同炮制品中水晶兰苷含量与生品比较有较大差异,生巴戟天、巴戟肉、盐巴戟天、制巴戟天中水晶兰苷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3.92、9.10、9.21、12.86毫克/克。结合去心难易程度与游离蒽醌含量综合考虑,巴戟天蒸制去心的工艺为:取净巴戟天段,抢水冲洗,置蒸制容器内,武火加热至蒸汽饱和时,改用文火蒸制15~20分钟,取出,塑料薄膜覆盖保温,趁热抽去木心,晾至六成干,切段,60℃干燥2.5小时[12]。用正交设计实验对制巴戟天、盐巴戟天炮制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制巴戟天的较佳炮制工艺为:取净巴戟天,置入等量甘草汁(相当6%甘草)中浸润约10分钟,倒入锅中,8~10分钟拌炒至甘草汁被吸尽,取出,趁热抽去木心,切段,干燥。盐巴戟天的较佳炮制工艺为:取巴戟天于80ml/L,的食盐水中浸泡20分钟,蒸15分钟。
【附】文献摘录:“有人嗜酒后患脚气甚危,或教以巴戟半两糯米同炒去米。”(《握灵》)“滚水浸去心。助阳,杞子汁浸蒸。去风湿,好酒拌炒。摄精,金樱子汁拌炒。理肾气,菊花同煮。”(《得配》)
【总结】巴戟天古代炮制方法有酒制(酒煮、酒焙、酒炒、酒浸、酒洗、酒蒸等)、盐制(盐浸、盐煮、盐泡等)、米制、面制、油制、火炮、炒制、药汁制(枸杞子菊花制、甘草制、金樱子制等)。现代沿用盐制和甘草制二种。巴戟天味辛而温,生品祛风除湿力强,盐制后温而不燥,补肾助阳,甘草制增强补益作用,补肾益气养血。“巴戟去心”是传统用药的要求,根皮与根的木心部分的化学成分有较大差异,如二者所含微量元素的不同,作为非药用部分,去“木心”也有其合理性。但巴戟天根的木心是否“令人烦躁”或具有其他副作用,还有待于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相关推荐:
-
干姜炮制方法与标准
云母石炮制方法与饮片性
海狗肾炮制方法与饮片性
琥珀炮制方法与饮片性状
橘核炮制方法与饮片性状
金樱子炮制方法与标准
金银花炮制方法与标准
黄芪炮制方法与饮片性状
菊花炮制方法与标准
雷公藤炮制方法与饮片性
蟾酥炮制方法与标准
花蕊石炮制方法与饮片性
荔枝核炮制方法与饮片性
莲房炮制方法与标准
黑豆馏油炮制方法与饮片
玛瑙炮制方法与饮片性状
马钱子炮制方法与标准
金精石炮制方法与饮片性
虻虫炮制方法与饮片性状
蔓荆子炮制方法与标准
麻黄炮制方法与标准
漏芦炮制方法与标准
牡丹皮炮制方法与标准
龙胆炮制方法与标准
桑叶炮制方法与标准
肉豆蔻炮制方法与标准
人中黄炮制方法与饮片性
麦芽炮制方法与标准
青蒿炮制方法与标准
山楂炮制方法与标准
人中白炮制方法与饮片性
木香炮制方法与标准
礞石炮制方法与饮片性状
牛蒡子炮制方法与标准
女贞子炮制方法与标准
前胡炮制方法与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