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葶苈子为十字花科植物独行菜Lepidium apetalum Wrlld.或播娘蒿Descurainia so phia(L.)Webb ex Prantl的干燥成熟种子。前者习称“北葶苈子”,后者习称“南葶苈子”。夏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搓出种子,除去杂质。
【古代炮制】汉代有“熬黄黑色”(《玉函》)的方法。晋代有“熬令紫色,捣如泥”(《肘后》)的记载。南北朝刘宋时代有与糯米同焙去米(《雷公》)的方法。唐代有熬法(《外台》)和炒法(《颅囟》)。宋代有隔纸炒(《圣惠方》)、清炒(《证类》)等法。炮制程度又有炒香熟、炒黄、微炒等区别。明代炮制方法较多,除炒法外,还有糯米炒、酒炒、浆水制、黑枣制、制霜(《普济方》),炙制(《医学》),蒸制(《入门》)等炮制方法。清代除沿用糯米炒、焙制、酒炒、蒸制等方法外,并增加了醋炒法(《串雅外》)。
【现代炮制】1.葶苈子: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筛去灰屑。2.炒葶苈子:取净葶苈子,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有爆声,并有香气逸出时,取出晾凉。
【饮片性状】北葶苈子呈卵形,长1~1. 5毫米。表面棕色或红棕色,微有光泽,具纵沟2条,其中1条较明显;一端钝圆,另端尖而微凹,类白色,种脐位于凹入端;无臭,味微辛辣,黏性较强。南葶苈子呈长圆形略扁,长约1毫米,宽约0.5毫米端钝圆,另一端微凹或较平截;味微辛、苦,略带黏性。炒葶苈子呈棕褐色,具香气,无黏性。
【质量要求】葶苈子水分不得过9.0%,总灰分不得过8.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3.0%,膨胀度南葶苈子不得低于3,北葶苈子不得低于12,含槲皮素-3-O-β-D-葡萄糖-7-O-β-D-龙胆双糖苷不得少于0.075%。炒葶苈子水分不得过5.0%,南葶苈子含槲皮素-3-O-β-D-葡萄糖-7-O-β-D-龙胆双糖苷不得少于0.080%。
【炮制目的】葶苈子味苦、辛,性大寒。归肺经、膀胱经。具有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能。生品力速而较猛,降泻肺气的作用较强,长于利水消肿,常用于胸水、水肿之证。炒后药性缓和,可用于实中夹虚的患者,常用于痰饮喘咳,肺痈,腹水胀满等。
【临床应用】1.生用(1)胸水:常与大黄、芒硝、杏仁、甘遂等同用,治结胸证胸胁积水,项亦强者,有泻热逐水之功,如大陷胸丸(《伤寒》)。亦可与陈大戟、陈甘遂、薤白、三七等同用,能利水逐饮,用于渗出性胸膜炎,有中等量到大量胸腔积液者,如胸渗丸(《实用专病专方临床大全》)。(2)水肿:《删补名医方论》苏葶定喘丸,治饮停上焦,喘满不得卧,面身水肿,小便不利,本品与苏子、大枣肉同用,有降气平喘,利水消肿的作用。亦可与郁李仁、白术、牵牛子(生、熟各半):桑白皮、泽泻等配伍,用于湿热中阻,水肿胀满或蛊胀,有分利湿热,泻水消肿的作用,如葶苈丸(《济生方》)。2.制用(1)痰饮喘咳:本品与大枣合用,能泻肺行水,下气平喘,用于痰涎壅盛,咳嗽胸满或面目浮肿,如葶苈大枣泻肺汤(《金匮》)。若于上方中加麻黄、杏仁或者加党参、桑白皮,均可增强其平喘消肿的作用。(2)肺痈:可与桔梗、薏苡仁、贝母、金银花、甘草等同用,治肺痈咳唾脓血,有清热解毒作用,如葶苈薏苡泻肺汤(《张氏医通》),方中葶苈子宜炒用。亦可用葶苈大枣泻肺汤治肺痈初起,尚未成脓,喘咳不能卧者,有泻肺平喘作用。(3)肠间水饮或腹水:《金匮要略》己椒苈黄丸,与防己、椒目、大黄同用,治水饮停聚,水走肠间,辘辘有声,腹满便秘,小便不利,有泻下水饮,利尿通便的作用;亦可用本方治肝硬化腹水,肺心病水肿及肾炎水肿属实证者,有行水消肿作用。
【参考资料】葶苈子含芥子苷、芥子碱及脂肪油等。以芥子苷作含量指标,对葶苈子炒制前后进行比较,发现葶苈子炒后芥子苷是生品的1.77倍;炒品水煎液中含苷量是生品的2.73倍。故葶苈子炒用是有道理的,可以增强止咳效果。且炒后杀酶保苷,使苷煎出率升高,减少生品有刺激性的芥子油。实验研究显示,不同剂量葶苈子生品、炒品、炒老品均有显著的镇咳、祛痰作用,相同剂量生品、炒品的效果要优于炒老品,而生、炒品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不同剂量葶苈子生品、炒品均有显著利尿作用,而炒老品无利尿作用。急性毒性实验显示,葶苈子生品有一定毒副作用,但毒性较低,可以耐受。炒制以后可使其毒副作用明显降低,能进一步提高用药的安全性。
【附】1.近代的炮制方法还有盐制、蜜制、焙制等。2.文献摘录“熬令黄色,捣丸如弹子大”(《金匮》)。“不炒则不香,不能散,故必炒用”(《问答》)。3.葶苈子不可用水洗,以免发黏。如有少量灰土,可用少量酒搓擦,晒干。
【按语】葶苈子的炮制记载出现甚早,炮制方法也较多。但从汉代《金匮玉函经》用熬(炒)法开始,炒法就成了历代炮制方法的主流,至今仍为《中国药典》的法定方法。古方中也以生品和炒制品常用。其他炮制方法不但历代不常用,近代也未保留下来。近代的盐制法和蜜制法历史文献中未见记载,使用的地区也很局限。葶苈子现在的炮制研究资料不但很少,而且指标单一,但也能初步说明葶苈子炒用有一定道理,似与传统认为炒后药性缓和,并适于痰饮喘咳相一致。在临床方面,从古方对生、炒葶苈子的应用情况来看,与现今的用法一致。历来都认为葶苈子作用较猛,易伤正气,只宜于实证,但实际上药力并不太猛烈,只要用得恰当,配伍合理,即使较大剂量也未见不良反应。临床实践证明,本品对肺虚喘促水肿及脾虚胀满之证。(1)炒紫苏子①风寒喘咳:常与麻黄(去根节)、桑白皮(蜜炙)、杏仁(去尖皮,炒)、陈皮(去白)等同用,能宣肺解表,祛痰止咳,用于肺感风寒,咳嗽喘逆,痰气不利,呀呷有声,如华盖散(《局方》)。②痰浊喘咳:常与炒白芥子、炒莱菔子同用,治痰壅气滞,咳嗽喘逆,痰多胸痞,食少难消,有降气平喘,化痰止咳作用,如三子养亲汤(《张氏医通》);若湿痰壅盛者,可用前方与二陈汤合用;若寒痰壅盛者,可再加细辛、干姜;若热痰壅盛者,可用本品与全瓜蒌、金银花、鱼腥草、葶苈子、天竺黄等清肺化痰,降气平喘药配用。③上盛下虚喘咳:常与半夏、厚朴、陈皮、肉桂、当归等配伍,用于上盛下虚,痰涎壅盛,喘咳短气,胸膈满闷,腰疼脚弱,肢体倦怠或肢体浮肿,能降气平喘、祛痰止咳以治上实,温肾纳气以治下虚,如苏子降气汤(《局方》)。(2)蜜紫苏子:肺虚喘咳:常与百合、麦冬、生地黄、川贝母等同用,能养阴润肺,降气化痰,可用于肺阴不足,痨伤咳逆上气,痰中带血,或骨蒸潮热,倦怠乏力。若气阴两虚者,可用本品小剂量与生晒参、麦冬、五味子等同用,能补肺化痰定喘。(3)苏子霜:用于喘咳而又脾虚大便不实者,其配伍原则同炒苏子。
【附】文献摘录:“略炒捣碎,主肺气喘急”(《入门》)“炒熟研碎用,治冷气,良姜拌炒用”(《得配》)。
【按语】紫苏子的炮制方法比较简单。宋代开始用炒法炮制,以后历代都以此法为主,也是现今的主要炮制方法。蜜制法和制霜法也被近代保留了下来,但其用途不如炒制品广泛。紫苏子的主要功效是降气消痰和平喘,用于润肠通便,通常只作辅助药物;而且炒制品也有润肠作用,仅作用不如生品强,同时炒后有利于煎煮,故临床以炒用为主。对虚证哮喘在方中加入小剂量的紫苏子可提高疗效。
相关推荐:
-
干姜炮制方法与标准
云母石炮制方法与饮片性
海狗肾炮制方法与饮片性
琥珀炮制方法与饮片性状
橘核炮制方法与饮片性状
金樱子炮制方法与标准
金银花炮制方法与标准
黄芪炮制方法与饮片性状
菊花炮制方法与标准
雷公藤炮制方法与饮片性
蟾酥炮制方法与标准
花蕊石炮制方法与饮片性
荔枝核炮制方法与饮片性
莲房炮制方法与标准
黑豆馏油炮制方法与饮片
玛瑙炮制方法与饮片性状
马钱子炮制方法与标准
金精石炮制方法与饮片性
虻虫炮制方法与饮片性状
蔓荆子炮制方法与标准
麻黄炮制方法与标准
漏芦炮制方法与标准
牡丹皮炮制方法与标准
龙胆炮制方法与标准
桑叶炮制方法与标准
肉豆蔻炮制方法与标准
人中黄炮制方法与饮片性
麦芽炮制方法与标准
青蒿炮制方法与标准
山楂炮制方法与标准
人中白炮制方法与饮片性
木香炮制方法与标准
礞石炮制方法与饮片性状
牛蒡子炮制方法与标准
女贞子炮制方法与标准
前胡炮制方法与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