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来源】钟乳石为钟乳状方解石Stalactitum。主含碳酸钙。全年可采挖。采得后,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古代炮制方法】汉代有“碓炼”法(《金匮》)。南北朝有:以五香水煮过一伏时,然后漉出,又别用甘草、紫背天葵汁渍,再煮一伏时。凡八两钟乳,用沉香、零陵香、藿香、甘松、白茅等各一两,以水先煮过一度了,第二度方用甘草等二味各二两,再煮了,漉出拭干,缓火焙之,然后入臼,杵如粉,筛过,却入钵中,令有力少壮者两三人,不住研三日夜勿歇,然后用水飞澄了,以绢笼之,于日中晒令干,又入钵中研二万遍后,以磁合子收贮用之(《雷公》)。唐代有煮炼法:置金银器中,可镇心益气,无者用瓷器亦得。大铛中著水,置乳器于水令没煮之,常令如鱼眼沸,水减更添,若薄乳,三日三夜,若雁齿及厚肥乳管者,七日七夜,俟乳色变黄白即熟。如疑生,更煮满十日为佳。煮讫出金银器,其铛内水尽黄浊,弃之,勿令人服,若服此水,便戟人咽喉、伤人肝、肺,令人头痛,又令人下利。研钟乳法:取所炼钟乳,于瓷器中,用玉槌捣令碎,著水研之,水尽更添,常令如稀泔状。乳细者皆浮在上,粗者沉在下,复绕槌研之易碎,满五日,状如乳汁,至七八日,其乳放白光,非常可爱。取少许置臂上拭之,状如捻书中白鱼滑,自然白光出,便以水浇之,不随水落便熟,若得水而落者即生,更须研之,以不落为度。熟已,澄取曝干,丸散任意服之(《千金翼》)。宋代有煅制:煅成粉,再入石鼎煮三柱香,研极细(《扁鹊》);“浆水煮,研”、“甘草水煮三日,研三日”、“竹叶地榆煮法”(《总录》)。明、清沿袭古制:“药汤煮炼,须宗雷公”(《蒙筌》);“钟乳石,以甘草、紫背天葵同煮一伏时,杵粉,入钵细研,水飞澄过,再研万遍,磁器收之。”(《逢原》)
【现代炮制方法】1、钟乳石: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砸成小块。2、煅钟乳石:取洗净砸碎的钟乳石,置耐火容器内,放入炉火中,煅至红透,取出放凉,碾碎或研末。
【饮片性状】钟乳石为不规则块状,外表白色、灰白色,常被染成浅黄褐色或灰黄等色调,粗糙,凹凸不平。质坚硬(硬度3),体较重(密度为2.715克/厘米),有光泽,滴加稀盐酸可见大量泡沫,气、味皆无。煅钟乳石呈灰白色不规则碎块或粉末,质地酥脆,光泽度降低或消失。
【质量标准】钟乳石含碳酸钙不得少于95.0%。
【炮制目的】钟乳石味甘,性温。归肺经、肾经、胃经。具有温肺,助阳,平喘,下乳,制酸的功能。用于寒痰喘咳,阳虚冷喘,腰膝冷痛,胃痛泛酸,乳汁不通。钟乳石以生品多用,用于肺虚喘咳,乳汁不下等。煅后易于粉碎和煎出有效成分。增强温阳补虚作用,也用于消肿毒。
【应用选择】1、生用(1)肺虚咳嗽:常与人参、桂心、干姜、炮附子同用,具有温肺祛痰作用,可治咳逆上气,燥嗽冷嗽,喉中有水鸡声,如钟乳丸(《外台》)。配伍人参、白石英、桑白皮、肉桂、紫菀,具有养阴补肺,止咳去痰作用,可用于肺虚咳喘,或兼咯血或痰中带血者,如钟乳补肺汤(《局方》)。(2)冷哮痰喘:常与麻黄、杏仁、甘草同用,能增强温肺散寒,祛痰平喘作用,用于冷哮痰喘,如钟乳丸(《张氏医通》)。先取黄蜡盛于细瓷器,用慢火化开,投入生钟乳粉末,搅和令匀,取出用物封盖定,于饭甑内蒸熟,研如膏,旋丸如梧桐子大,即钟乳丸,可治肺虚壅满喘急,连绵不绝(《总录》)。(3)乳汁不通:常与通草、滑石等同用,能增强通乳作用,用于乳汁不通或乳汁不多,如钟乳汤(《千金》)。2、制用(煅制品)(1)阳气虚乏:常与阳起石、淫羊藿、杜仲、肉苁蓉等同用,能增强壮阳涩精作用,用于元气虚寒,阳事不举,精滑不禁,大便溏泄。或炼钟乳粉三两,上党人参、石斛、干姜各三分,研为末,酒送服,可治虚赢不足。六十以上人,瘦弱不能食(《千金》)。(2)脏寒虚滑:常与肉豆蔻、赤石脂等同用,具有涩肠固滑作用,用于大肠虚寒,大便溏泄。配伍硫黄、白矾、阳起石,为细末,面糊为丸,粟米汤送下,可治脏寒腹痛,下痢不禁,如钟乳石丸(《杨氏家藏方》)。配伍人参、煨肉豆蔻、煨诃子、炒高良姜、姜厚朴、白茯苓、炙甘草、炮姜等可治脾胃久虚,胸膈痞塞,宿食不化,痰逆呕吐,暖气不通,如钟乳健脾散(《魏氏家藏方》)。(3)疮疡:常与琥珀、朱砂、珍珠等同用,具有解毒消肿作用,用于梅毒,口鼻腐烂,经久不愈,如五宝丹(《景岳》)、十宝丹(《北京市中成药选集》)。
【现代研究】炮制品中碳酸钙的含量:煅品>煅淬品>水分法>烤品>生品。但钟乳石主要矿物组分为方解石,但其微量成分与方解石不同。钟乳石有时含微量砷,煅后可以除去一部分或大部分。本品性较热,肾阳虚损者可偶尔服之,多服久服易引起胃石。X射线衍射曲线分析表明,生、煅钟乳石均由方解石组成。热分析结果,吸热913℃(中),由700℃后始失重。煅钟乳石放热200℃(微)至700℃,但重量不变,其余与生样相同。700℃后失重是碳酸钙晶格破坏,二氧化碳逸失所致。钙的溶出率在汤剂里生品比煅制品溶解量大。
【附】文献摘录:“不炼服之令人淋。”(《集注》)“石钟乳乃阳明经气分药也,其气傈疾,令阳气暴充,饮食倍进,而形体壮盛。味者得此自庆,益肆淫浃,精气暗损,石气独存,孤阳愈炽。久之营卫不从,发为淋渴,变为痈疽,是果乳石之过耶?抑人之自取耶(《纲目》)?”“亦须制伏方可入药,雷公之制自佳,非研万遍,断不可用也”(《新编》)。
【总结】本品原名石钟乳,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梁代陶弘景认为“不炼服之,令人淋”,又受南北朝及唐代服饵制度的影响,当时盛行“成炼”。后世虽有相传,但临床处方还以生用居多。钟乳石主要矿物组分亦为方解石,但其微量成分与方解石不同。钟乳石有时含微量砷,煅后可除去一部分或大部分。本品性较热,肾阳虚者可偶尔服之,多服久服易引起胃石。
相关推荐:
-
干姜炮制方法与标准
云母石炮制方法与饮片性
海狗肾炮制方法与饮片性
琥珀炮制方法与饮片性状
橘核炮制方法与饮片性状
金樱子炮制方法与标准
金银花炮制方法与标准
黄芪炮制方法与饮片性状
菊花炮制方法与标准
雷公藤炮制方法与饮片性
蟾酥炮制方法与标准
花蕊石炮制方法与饮片性
荔枝核炮制方法与饮片性
莲房炮制方法与标准
黑豆馏油炮制方法与饮片
玛瑙炮制方法与饮片性状
马钱子炮制方法与标准
金精石炮制方法与饮片性
虻虫炮制方法与饮片性状
蔓荆子炮制方法与标准
麻黄炮制方法与标准
漏芦炮制方法与标准
牡丹皮炮制方法与标准
龙胆炮制方法与标准
桑叶炮制方法与标准
肉豆蔻炮制方法与标准
人中黄炮制方法与饮片性
麦芽炮制方法与标准
青蒿炮制方法与标准
山楂炮制方法与标准
人中白炮制方法与饮片性
木香炮制方法与标准
礞石炮制方法与饮片性状
牛蒡子炮制方法与标准
女贞子炮制方法与标准
前胡炮制方法与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