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来源】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栽培者为“园参”,野生者为“山参”。多于秋季采挖。园参:9~10月间采挖6年以上的人参,洗净泥土,新鲜品称“水参”;剪去小支根用硫黄熏后,置日光下晒干即为“生晒参”;蒸制后干燥称“红参”;经水炸、灌糖后干燥称“糖参”。山参经晒干,称“生晒山参”。
【古代炮制方法】南北朝刘宋时代有去芦头(《雷公》),唐代有剉入药中,焙干(《外台》)的炮制方法。宋代有焙制、微炒(《总微》),黄泥裹煨(《朱氏》),去芦,上蒸(《疮疡》)等方法。元代有蜜炙(《世医》)法。明代增加了生碾为末,不用铜铁,捶碎,拍破,湿纸裹煨、盐炒(《普济方》);陈酒浸(《保元》);人乳拌,烘干,人乳浸后饭上蒸(《醒斋》)等法。清代又增加了药汁制:有五灵脂制(《新编》)、川乌煮(《从众录》)、煎膏(《金鉴》)等炮制方法。
【现代炮制方法】1.生晒参:取原药材(园参),除去芦头,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或捣碎。2.生晒山参:取原药材(山参),除去芦头,洗净,干燥,用时粉碎或捣碎。3.糖人参:取园参鲜根洗净,置沸水中浸烫3~7分钟,取出,人凉水中浸泡10分钟左右,取出,晒干,经硫黄熏蒸后,用特制的针沿参平行与垂直方向刺小孔后,浸入浓糖液中(每100毫升水溶液中加冰糖135克),24小时,取出后暴晒1天,再用湿毛巾打潮,使其软化,进行第二次刺孔,再浸入浓糖液中24小时,取出后冲去浮糖,干燥。4.红参:取原药材(同参)洗净,经蒸制后,干燥为红参。用时除去芦头,蒸软后或稍浸后烤软,切薄片,干燥。或用时粉碎或捣碎。5.红参须:红参剪下的小支根,多顺捆成小扎。
【饮片性状】生晒参为圆形或类圆形薄片,片面平坦,白色或灰白色,显放射状裂隙,习称菊花纹,粉性,体轻,质脆,有特异香气,味微苦,甘。生晒山参是人参品类中最名贵的品种,其形体大多生成短粗横体,支根两条八字形分开,上粗下细,螺旋状环纹细密而深,主根上端尤甚,表面淡黄色,皮纹细腻光洁,断面显“菊花心”,中心有圆圈纹,质柔韧,不易折断,有特异浓厚香气,味甘、微苦。糖参呈圆柱形或纺锤形,表面淡白色或黄白色,外皮松泡,常见有刺孔残痕及带有糖样结晶,质疏松,气特殊而香,味先甜后微苦,嚼之可溶化。糖参分为轻糖参和重糖参两种,轻糖参含糖分少,通常称“白人参”或“白抄参”,重糖参含糖分大,称“糖参”。红参为圆形或类圆形薄片,片面红棕色或深红色,质硬而脆,角质样,气微香,味甘、微苦。红参须为顺捆成小札,颜色、气味同红参。
【质量标准】人参水分含量不得过12.0%。总灰分不得过5.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1.0%。按干燥品计算,含人参皂苷Rgl和人参皂苷Re的总量不得少于0.30%,人参皂苷Rbl不得少于0.20%。
【炮制目的】人参味甘、微苦性平。归脾经、肺经、心经。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的功能。用于气虚欲脱之肢冷、脉微欲绝,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消渴,惊悸健忘,阳痿宫冷,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人参入药用时须除去芦头,传统认为人参芦头有催吐作用,去芦可免吐。生晒参与红参作用基本相似,可以互用,习惯上生晒参偏于补气生津,多用于气阴不足、津伤口渴、消渴等证,以清补为佳。生晒山参功同生晒参而力胜。糖参功同生晒参而力逊。红参经蒸制后,味甘而厚,性偏温,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同脱、益气摄血之功,多用于气血虚亏,脉微肢冷,气不摄血,崩漏下血;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以温补见长。红参须功同红参而力稍逊,用以平补为好。
【应用选择】1.生晒参或红参(1)气虚欲脱:凡大出血、大吐泻出现体虚欲脱、脉微欲绝之证,可单用本品大量浓煎服,如独参汤(《景岳》)。如兼汗出肢冷等亡阳之证,可加附子同用,以增强回阳救逆作用,如人参附子汤(《世医》)。(2)气血两亏:常与大熟地同用,具滋阴生津,补气养血作用,用于气血两虚,身体消瘦,精神倦怠,面色萎黄等证,如两仪膏(《景岳》)。(3)脾气不足:常与白术、茯苓、炙甘草等同用,具有益气健脾的功效,用于脾胃气虚、面色萎黄,语声低微,四肢无力,食少或便溏,如四君子汤(《局方》)。与黄芪、当归、升麻、柴胡等同用,具有补中益气、升阳升陷之功,用于:①脾胃气虚:发热,自汗出,渴喜温饮,少气懒言,体倦肢软,面色白,大便稀溏;②气虚下陷:脱肛、子宫下垂、久泻、久痢、久疟等证,如补中益气汤(《脾胃论》)。(4)肺气亏虚:常与蛤蚧、杏仁、贝母等药同用,具有益气清肺,止咳定喘之功,用于咳久气喘,痰稠色黄,或咳吐脓血,胸中烦热,身体渐瘦,或面目浮肿,或日久成为肺痿,如人参蛤蚧散(《宝鉴》)。若与胡桃、生姜同用,具有补肺肾、定喘逆的作用,用于肺肾两虚,咳嗽气喘,如人参胡桃汤(《济生》)。(5)心神不安、失眠多梦、惊悸健忘:常与当归、龙眼肉、酸枣仁同用,具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的作用,用于:①心脾两虚,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气血不足,心悸怔忡,健忘不眠等证;②脾不统血,症见便血、崩漏下血,如归脾汤(《济生》)。(6)再生障碍性贫血:常与制首乌、鹿茸、杜仲炭等同用,具有补肾壮阳,健脾益气之功,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证属阴阳两虚者,如参茸卫生丸(《济世良方合编》)。2.生晒参(1)津伤口渴:常与石膏、知母同用,具有清热、益气、生津、止渴的作用,用于热伤气阴,口渴多汗,气虚脉弱者,如白虎加人参汤(《伤寒论》);若与麦冬、五味子同用,具益气生津、敛阴止汗之功效,用于:①暑热汗多,耗气伤液,体倦气短,咽于口渴;②久喘肺虚,气阴两伤,呛咳少痰,气短自汗,口干舌燥,如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2)消渴:常与淡竹叶、麦冬、栀子同用具益气生津之功,用于上消,多饮少食,小便频多,如人参竹叶汤(《证治汇补》)。3.红参(1)气血亏虚:常与大熟地同用,如上述两仪膏,方中人参易红参为好;若与当归、川芎、熟地等药同用,具气血双补之功,用于失血过多、肢体倦怠乏力,面色苍白无华,短气懒言,心悸怔忡,如八珍汤(《正体类要》),方中人参易红参补脾益气力胜。(2)阳痿官冷:常与鹿茸、巴戟天、菟丝子、肉苁蓉等同用,具有益气壮阳的作用,用于肾精亏损,气血两亏,精神不振,阳事不举。遗精盗汗,腰膝酸软,如人参鹿茸丸(《圣济总录纂要》原方加减),方中人参最好用红参,温补力胜。(3)休克:单以红参30g,煎汤频频灌服,并配合电针刺百会穴,有升压、抗休克作用。(4)治疗心律失常:将新开河参(红参中的一个品种)切成0.5~1毫米半透明饮片,每天早晨和晚上临睡前,放1片于口中慢慢含化,维持巩固阶段,日含1片,10天为1疗程。有一定疗效。(5)老年人病窦综合征:单用红参1.5~3.0克,每日1次或分2次放口中逐渐含化咽下,20~30天为一疗程,对发作性晕厥、发作性房颤、阵发性室上速、房室传导阻滞等病证均有一定效果。4.芦头脱肛:单用芦头1个研末,开水送服。治疗Ⅰ度脱肛效果明显。
【现代研究】人参的化学成分主要有皂苷类:迄今为止,已从红参、生晒参、白参中分离并鉴定30余种人参皂苷,可分为三组:①齐墩果酸组:为人参皂苷R0;②原人参二醇组:人参皂苷Ra1、Ra2、Ra3、Rb1、Rb2、Rb3、Rc、Rd,20(S)-人参皂苷Rg3,人参皂苷Rg3、Rh3、Rs1、Rs2,丙二酰基人参皂苷Rb1、Rb2、Rc、Rd,三七皂苷R,西洋参皂苷R1,20(R)-人参皂苷h3,20(S)-人参皂苷h3;③原人参三醇组:人参皂苷Re、Rf,20-葡萄糖基人参皂苷Rf,人参皂苷Rgl、Rg2,20-(R)-人参皂苷Rg2,人参皂苷Rh3,20(R)-人参皂苷Rh3,三七人参皂苷R1,人参皂苷Rh3、Rf4,假人参皂苷F11、Rp1、Rt1,ChikusetsusaponinⅣ、Ⅳa。挥发性成分:人参炔醇,人参环氧炔醇,人参炔三醇,人参炔A、B、C、D、E( ginsenyne A、B、C、D、E)等。有机酸及酯:人参酸,柠檬酸,异柠檬酸,延胡索酸,三棕榈酸甘油酯,三亚油酸甘油酯,棕榈酸,二棕榈酸甘油酯,糖基甘油二酯等。甾醇及其苷类:人参皂苷P、胡萝卜苷、β-谷甾醇、豆甾醇、酯甾醇、菜油甾醇等。含氮化合物:吡咯烷酮、胆碱、三磷酸腺苷、多肽、腺苷、氨基酸等。维生素类:维生素B1,B2,B12,C,烟酸,泛酸,叶酸,生物素,菸酰胺。酶类:腺苷转化酶、L-天冬氨酸酶、β-淀粉酶、酚酶、转化酶、蔗糖转化酶等。黄酮类:山萘酚、三叶豆苷、人参黄酮苷。其他尚有木质素、糖类和微量元素等成分。人参能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不但能改善大脑的兴奋过程而且也能改善其抑制过程,使抑制趋于集中,使分化更为完全,使两个过程恢复平衡。人参对学习记忆的影响有双相性和成分依赖性;人参对不同任务学习记忆的获得,记忆的保留和再现,都有不同程度的易化作用。人参具有中枢拟胆碱活性和拟儿茶酚胺活性,GABA和Glu转运对人参的敏感性是不同的,这也许是人参作用具有双相性的主要原因。人参皂苷能显著抑制成年大鼠大脑皮层Na+、K+-ATP酶和Ca2+-ATP酶的活力,对老年大鼠大脑皮层的Na+、K+-ATP酶和Ca2+-ATP酶的活力则具有显著的兴奋作用。人参对蛋白质的合成、RNA的合成和DNA的合成有促进作用。人参皂苷能提高脑摄氧能力;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人参对多种动物心脏均有先兴奋后抑制,小量兴奋,大量抑制的作用。人参能增加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增加心输出量和冠脉血流量。其作用原理可能与抑制Na+,K+-ATP酶活性,促进儿茶酚胺释放或提高心肌cAMP/cGMP比值等有关。人参皂苷Rh3、R。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其作用为非选择性的,人参对麻醉动物,小剂量升压,大剂量降压;人参皂苷Rh3、Rh3、Rc、Re、Rf对血压有先微升后下降的双向作用。人参能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其机理可能与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冠脉血流量,增加红细胞内2,3-DPG含量,调节心肌的环核苷酸代谢及糖代谢等因素有关。人参皂苷能降低小鼠在严重缺氧情况下大脑和心肌的乳酸含量,能恢复缺氧时心肌cAMP/cGMP比值,并具有保护心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减轻线粒体损伤的作用。人参对骨髓的造血功能有保护和刺激作用,能使正常和贫血动物红细胞数、白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增加。人参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抗休克作用以及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人参皂苷能增加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活性,刺激肾上腺皮质功能。人参可促进和加强雄性大鼠的交配行为,使去势大鼠出现交尾现象,去势雌鼠出现强烈的雌激素作用反应。据研究,人参本身不具有性激素样作用,但可能有促性腺激素样作用。人参对不正常的血糖水平具有调整作用。对机体各组织的RNA和蛋白质合成有促进作用。人参皂苷还能促进组织中脂肪合成并有抗利尿作用。人参皂苷和人参多糖对正常动物RES的吞噬功能有刺激作用,人参在升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率和吞噬指数的同时,也增加其细胞面积。人参使各种抗原刺激后的动物抗体的产生明显增加。人参皂苷对T、B淋巴细胞的分裂原刺激反应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作用大小与剂量相关。人参有抗疲劳作用、抗应激作用和抗突变作用。此外,据文献报道,人参具有抗肿瘤作用,抗衰老作用,并对实验性糖尿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关于人参的净选:人参中含有大量的还原糖和淀粉,极易被污染、霉烂变质、故应及时清洗,采用电子超声波洗刷人参,效率高,质量好。特别应注意在洗参过程中不要刷破、刮掉鲜人参的外皮,人参皮部含皂苷达8%,刷破后会导致有效成分的流失。关于参芦问题,从化学成分分析来看,参芦与人参的成分近似,含人参皂苷、皂苷元的量更高,且动物实验与临床观察均未发现参芦有涌吐作用,故认为一般情况下不必去芦。但参芦的作用尚未完全阐明,且中医临床历来注重辨证,对用参芦“敏感”者仍需慎用。关于红参加工工艺:影响红参质量的因素主要有浸泡时间、蒸参温度和含水量;实验证明采用高温(110℃)、高压(0.5kg/㎡)加工红参,外观、色泽均为理想,且人参皂苷含量亦高。关于白参的加工工艺:白参采用沸水烫鲜参5~10分钟,然后在60~70℃烘干,可以使人参中的酶因受热变性而灭活,以利于人参皂苷不被酶解。经含量测定证明,冻干参、生晒参中总皂苷含量为5.83%、5.61%,红参为5.02%,糖参为2.92%。鲜人参加工成红参,其总皂苷约损失27%~37%。生晒参中多糖含量高于红参,说明鲜人参在蒸制烘干炮制中,部分多糖水解为低聚糖和单糖。在鲜人参、生晒参、红参中,鲜人参的游离精氨酸含量最高,其次为生晒参,红参含量最低。其原因在于红参加工过程中人参中的还原糖与精氨酸发生了梅拉德反应,产生了新的具有较强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即精氨酸糖苷(AFG),反应必须在酸性(pH<;3.0)条件下进行,且水分的增加可抑制AFG的生成量。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红参加工中4个主要条件对精氨酸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第1次烘干温度对人参体内精氨酸转化的影响最大,其次为第1次烘干时间、蒸参时间、蒸参温度。在本试验的条件下,第1次烘干温度越高、时间越长,精氨酸转化量越大。红参加工过程是人参体内游离精氨酸参与梅拉德反应转化为新活性物质的过程,其精氨酸的含量必然降低。抗肝毒比较试验认为,红参比白参具有更强的抗肝毒活性,这与红参中所含的特有皂苷成分为20(S)-人参皂苷Rg2、Rh3和20(R)-人参皂苷Rg3有关。循环系统的各项试验结果证明,人参对正常动物主要内脏组织血流有增强作用的同时,对内毒素引起组织血流量减少能有效地抑制,其作用强度红参高于白参。网状内皮系统吞噬作用的比较实验指出,红参对小鼠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活化作用强度大于白参。抗衰老作用的实验结果证实,红参的抗衰老作用比白参强,其原因之一可能是红参中含有麦芽酚,而麦芽酚具有显著的抗过氧化作用,它可与组织中自由基结合,抑制小鼠肝内脂质过氧化反应,防止脂褐素生成与沉着,从而延缓了细胞整合性的降低,也减轻了脂类过氧化物对酶的灭活作用,从而起到抗衰老的效果。抗肿瘤作用比较,红参与白参都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因为二者均含有抗肿瘤的活性成分&mdash;&mdash;人参皂苷和人参多糖。另有实验证明,红参中特有的人参电苷Rh3在体外试验中对Morris肝癌、人子宫颈癌、B16恶性黑色素瘤、Hela细胞均有明显的抑制增殖作用,且能明显抑制人体早幼粒白血病HL-60瘤株。而另一抗肿瘤活性成分人参炔三醇,红参中的含量明显高于白参,分别为0.38mg/g和0.25mg/g。其他方面的药理作用认为,在增强动物活动能力、抗利尿作用、增强心脏收缩幅度、促发动物动情方面,红参与糖参的作用均强于生晒参,而生晒参在降血压作用方面则强于前者。
【附】1.近代炮制方法还有焙熟蒸切、烘切等。2.文献摘录“采根用时,去其芦头,不去者吐人,慎之。”(《证类》)“去芦,芦与参相反,吐药中有用芦者。”(《仁术》)“肺虚气短少气虚喘烦热,去芦用之。”(《回春》)“凡生用宜咀嚼,熟用宜隔纸焙之,或醇酒润透咀嚼,焙熟用,并忌铁器。”(《纲目》)“肺家本经有火,右手独见实脉者,不宜骤用,即不得已而用之,必须盐水焙过,秋石更良,盖咸能润下,且参畏卤咸故也。”(《通玄》)“五灵脂制人参……但助阴以生水,断不助阳以生火……余得异之授,亲试有验,公告天下,以共救阳旺阴虚之症也。”(《新编》)“补剂用熟,泻火用生,炼膏服能回元气于无何有之乡。”(《备要》)“上虚火旺宜生,凉薄以取其气,脾虚肺怯宜熟,甘温以资其味……”(《尊生》)
【总结】人参的古代炮制方法主要有生切片、焙制、烘制、蜜炙等法,传统用法要求去芦头。现代应用最广泛的是生切片、蒸制、糖制等法。人参的化学成分的研究已相当深入,其主要活性成分的结构和性质亦基本明了。药理作用的研究对阐述人参的广泛的临床功能提供了科学的实验依据。而对于人参的炮制加工如“去芦”等问题,似乎更应该着重于其临床作用和治疗的整体反应来客观评价,而不只是仅从人参与参芦的化学成分的异同而作定论。因为在中医临床中,需用人参的,多为气阴不足、或气血两亏、或脾胃气虚等症的体弱患者,应该考虑病态机体对药物作用的敏感性、特异性。因而不但历代医家强调临床用人参要求去芦,乃至多版《中国药典》也要求“去芦”使用。再则,虽然参芦与人参所含成分大致相同,但其含量却差异显著,据研究报道:参芦中总皂苷含量比人参主根高2~3倍(参芦为17.5%,人参根为5.2%),参芦中挥发油含量为0.3490%,而人参根中仅为0.0056%,只有参芦的1/60。从中医临床用药的经验来分析,药物中主成分含量过高,有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是值得考虑的。在临床应用方面,人参(生晒参)与经蒸制后的红参功能基本一致,较长时间以来,二者均作互用。而在习惯上认为生晒参味甘性平,较多地偏重于补气生津,安神,特别适用于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等症,而红参味甘性温,有益气摄血之功,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气不摄血之症,因而二者稍有区别,各有所长。也许正是从临床应用考虑,《中国药典》1995年版以后已把红参作为单味药分列开来。
相关推荐:
-
干姜炮制方法与标准
云母石炮制方法与饮片性
海狗肾炮制方法与饮片性
琥珀炮制方法与饮片性状
橘核炮制方法与饮片性状
金樱子炮制方法与标准
金银花炮制方法与标准
黄芪炮制方法与饮片性状
菊花炮制方法与标准
雷公藤炮制方法与饮片性
蟾酥炮制方法与标准
花蕊石炮制方法与饮片性
荔枝核炮制方法与饮片性
莲房炮制方法与标准
黑豆馏油炮制方法与饮片
玛瑙炮制方法与饮片性状
马钱子炮制方法与标准
金精石炮制方法与饮片性
虻虫炮制方法与饮片性状
蔓荆子炮制方法与标准
麻黄炮制方法与标准
漏芦炮制方法与标准
牡丹皮炮制方法与标准
龙胆炮制方法与标准
桑叶炮制方法与标准
肉豆蔻炮制方法与标准
人中黄炮制方法与饮片性
麦芽炮制方法与标准
青蒿炮制方法与标准
山楂炮制方法与标准
人中白炮制方法与饮片性
木香炮制方法与标准
礞石炮制方法与饮片性状
牛蒡子炮制方法与标准
女贞子炮制方法与标准
前胡炮制方法与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