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母炮制方法在古代有以水磨控干、研如粉、等炮制法,现代炮制方法有生制、煅制等炮制法,珍珠母饮片性状为不规则碎块状,白色或灰白色,有光泽,质硬而重,微臭,味淡。

当前位置: 亳药网 > 中药炮制 > 珍珠母炮制方法与饮片性状

珍珠母炮制方法与饮片性状

【药材来源】珍珠母为蚌科动物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 (Lea)、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Leach)的蚌壳或珍珠贝科动物马氏珍珠贝Pteria martensii (Dunker)的贝壳。全年均可采收。用碱水煮过,漂净,干燥。

【古代炮制方法】宋代有以水磨控干(《博济》),研如粉(《百问》)。明代有研细用(《医学》)的方法。

【现代炮制方法】1、珍珠母: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灰屑,打碎。2、煅珍珠母:取净珍珠母置适宜容器内,用武火加热,煅至酥脆,取出放凉。打碎或研粉。

【饮片性状】珍珠母呈不规则碎块状,白色或灰白色,有光泽,质硬而重,微臭,味淡。煅珍珠母呈不规则细块或粉状,青灰色微显光泽,质酥脆易碎,无臭,味咸。

【炮制目的】珍珠母味咸,性寒。归肝经、心经。具有平肝潜阳,定惊,明目的功能。生珍珠母偏重于平肝潜阳,定惊安神。用于头痛眩晕.烦躁失眠,肝热目赤,肝虚目昏。煅后质地酥脆,细研吞服,偏于收涩制酸,可治胃酸过多、湿疮、出血等症。

【应用选择】1、生用(1)肝阳上亢:常与酒白芍、生地黄、龙齿等同用,具有平肝潜阳的作用,可用于肝阳上亢,头晕头痛,目眩耳鸣,烦躁失眠,如甲乙归藏汤(《医醇》)。(2)惊悸失眠:常与远志、酸枣仁、炙甘草同用,具有宁心安神的作用,可用于肝阳上攻,心悸怔忡,烦躁不安,睡卧不宁等症(《中国动物药》)。(3)目赤目昏:常与青葙子、苍术、菊花等同用,具有清肝明目的作用,可用于肝虚目昏,夜盲,目赤羞明等症。2、制用(1)湿疮瘙痒:可单味研末,外敷患处,或与青黛、冰片研末,调敷,具有收湿止痒的作用,可用于湿疮溃疡,瘙痒不堪,久不敛口等症(《新编秘方验方汇海》)。(2)吐衄血崩:常与白茅根、茜草、血余炭等同用,具有收敛止血的作用,可用于气虚不能摄血的吐血、崩漏等症。

【现代研究】珍珠母主含碳酸钙和贝壳硬蛋白。角壳蛋白水解后含氨基酸(亮氨酸、蛋氨酸、丙氨酸、甘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等)及锰、锶、锂等多种生命元素。据化学分析,珍珠母中的碳酸钙含量为91、26%~94.6%;并含有多种氨基酸。经加热煅后,性状有明显的改变,质地变得酥脆,易于粉碎。经测定总氨含量也明显下降,分析其原因,可能系珍珠母经火煅后,致使其中部分氨基酸破坏。所以临床上虚阳上亢之疾,仍以生用为宜。经火煅后碳酸钙被氧化成氧化钙。煎汁时,钙离子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增强定惊、止血作用。比较珍珠母烘烤、烘焙、煅酥和煅透四种炮制品中碳酸钙、总氮含量以及水煎出物的含量。结果表明,炮制后碳酸钙含量增加,依次为:煅透品>;煅酥品>;烘焙品>;烘烤品>;生品,各个炮制品随着炮制温度的升高其碳酸钙含量也随之增加;总氮含量高低依次为:烘烤品>;烘焙品>;生品>;煅酥品>;煅透品,其中烘烤品的总氮含量较煅透品高2倍,较煅酥品高50%;煎出物含量最高为煅酥品,最低是生品,煅酥品较生品的水煎出物量增加1倍,烘烤品、烘焙品、煅透品的水煎出物量相差不大。珍珠层的硫酸水解物能抑制组胺引起的肠管收缩,又可防止组胺引起的豚鼠休克死亡,也可防止马血清引起的豚鼠过敏反应。

【总结】珍珠母从宋代开始采用不同的方法炮制,近年来各地炮制规范中收载的大多是研粉生用和煅法。煅后质变酥脆,便于粉碎和煎出药效。

相关推荐: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