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来源】棕榈为棕榈科植物棕榈Trachycarpus fortunei H. Wendl.的干燥叶柄。采棕时割取旧叶柄下延部分及鞘片,除去纤维状的棕毛,晒干。
【古代炮制方法】唐代有棕榈炭(《产宝》)。宋代有烧灰(《圣惠方》)、烧存性(《总录》)的炮制方法。明代提出“存性,勿令白色”的炮制要求,并有炒极黑存性(《通玄》)、炒焦存性(《普济方》)的炮制方法。清代增加了煅炭法(《拾遗》)。
【现代炮制方法】1、棕榈:除去杂质,洗净,干燥。2、棕榈炭:①取净棕榈,置锅内,上扣一较小锅,两锅结合处用黄泥封固,扣锅上压一重物,用武火加热煅透,冷后取出。②取净棕榈,切成小块,置热锅内,用武火炒至表面黑褐色,内部焦褐色时,喷淋清水少许,灭尽火星,取出,及时摊晾,凉透。
【饮片性状】棕榈呈长条板状,一端较窄而厚,另端较宽而稍薄,大小不等;表面红棕色,粗糙,有纵直皱纹;一面有明显的凸出纤维,一面平坦或略向内凹,有左右交叉的纹理;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无臭、味淡。棕榈炭表面呈灰褐色或黑褐色,微显光亮,内部呈棕褐色或焦褐色;质轻脆,易折断;气特异,味微苦、涩。
【炮制目的】棕榈味苦、涩,性平。归肺经、肝经、大肠经。生棕榈不入药,制炭后具有收敛止血的功能,用于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
【应用选择】炭药:临证可与止血类药或其他类药配伍,如治疗血热妄行之衄血、呕血、吐血等,可与大蓟炭、小蓟炭、侧柏叶炭、茜草炭、白茅根炭等配伍,如十灰散(《十药》)。治疗妇女崩漏,可与乌梅、干姜配伍,如乌金散(《洪氏》)。配伍当归、川芎、茯苓、地榆等,可治肠风脏毒,痔漏及诸下血症兼有营血虚损者,如黑圣散(《仁斋直指方论》)。
【现代研究】棕榈主要含有对羟基苯甲酸、原儿茶酸、原儿茶醛、d-儿茶素、没食子酸等。其中小儿茶素、没食子酸分别为缩合鞣质与水解鞣质的单体,系棕榈的主要止血有效成分。现代对棕榈的炮制研究主要是对其药用部位、药材的新陈及不同制炭方法等进行了成分和药理初步研究比较。在棕榈药用部位和药材新陈的研究方面,以小白鼠凝血时间和止血时间为指标,对棕皮、棕板及陈棕3种规格的药材制成的水煎剂和混悬剂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棕板的止血效果远不及棕皮;陈棕皮水煎剂无止血作用,而陈棕皮炭的煎剂却混悬剂则有明显的止血作用;无论新棕皮或新棕板,对小白鼠凝血时间和出血时间均无影响,陈棕、陈棕皮(除水煎剂外)则有明显的缩短出凝血时间的作用。对新棕皮,陈棕(破旧棕床)、陈棕炭的水、70%乙醇、氯仿提取液分别进行化学成分系统预试和薄层分析。结果表明,被试样品中除含有较多的鞣质和酚类化合物外,还有黄酮类、有机酸类、蒽醌类反应。新棕和陈棕薄层斑点有较多差别,陈棕炭层析斑点明显减少,同时出现了一些R1值与陈棕不同的新斑点。且与其他样品Rf值相同斑点的荧光和显色斑点的色泽亦有多处不同。这除了与斑点成分含量有关外,还提示这些具有相同Rf值但色泽不同的斑点可能不是同一化合物。在棕榈不同制炭方法的成分和药理研究方面,拟定了炒炭、焖煅炭和砂烫炭3种工艺,并制备了不同存性程度的样品,进行了原儿茶醛、原儿茶酸、对羟基苯甲酸的定性比较和高效液相分析,药理作用对比及临床疗效观察,从而优选出砂烫棕榈炭的最佳工艺,即以棕榈与砂(20目均匀砂粒)以1:15的重量比,砂温250℃烫8分钟左右,烫至棕榈表面深褐色,内部棕褐色,收得率在70%,鞣质含量在0.4%.对羟基苯甲酸含量在0.2%以上,存性适中,质量均匀的烫棕炭样品。用HPLC法对棕榈生品及炒炭法、焖煅炭法、烧灰法3种传统制炭方法和改进的砂烫制炭新工艺炮制的棕榈炭中主要有效成分对羟基苯甲酸、d-儿茶素、原儿茶酸、原儿茶醛、没食子酸5种成分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5种主要化学成分含量有很大差异,其中对羟基苯甲酸含量变化尤为明显,没食子酸和原儿茶酸的含量变化为:烫棕炭>;炒棕炭>;生棕榈>;煅棕炭;原儿茶醛含量变化为炒棕炭>;烫棕炭>;生棕榈>;煅棕炭。d-儿茶素在生棕榈中未检出。经制炭后则可检出,且含量高达0.63‰。其含量变化为:烫棕炭>;炒棕炭>;煅棕炭和烧棕炭。以血小板聚集、血液黏度、凝血时间及复钙四个药理指标,对生棕榈、炒棕炭、砂烫棕炭、煅棕炭进行了实验比较。结果表明,其药理作用依次为:烫棕炭>;炒棕炭>;生棕榈>;煅棕炭。烫棕炭和炒棕炭均比生棕榈药理作用好,而煅棕炭的药理作用反不如生品。亦有人认为炒棕榈炭费时费事,劳动强度大,烟尘污染严重,制品质量不易控制,建议以150℃恒温箱中烘烤1小时至酥脆,切碎后再以200℃恒温烘烤2小时左右,适当翻动至全部呈黑褐色时取出,晾凉即可。有人以棕榈炭止血作用为指标,选择不同温度条件进行扣锅煅制,结果表明温度直接影响棕榈炭质量,以320℃煅制20分钟的棕榈炭止血效果最好,并且煅制后一系列微量元素和钙元素均有不同程度升高。
【附】1、近代炮制方法还有烧灰、炒炭等。2、文献摘录“烧灰存性,研极细末,用纸包,碗盖于地上一夕,出火毒”(《十药》)。“炒极黑存性”(《通玄》)。“煅存性”(《拾遗》)。“烧作灰。治妇人崩中、下血”(《圣惠方》)。“药求陈者,烧研汤调,止鼻洪吐衄殊功”(《蒙筌》)。“烧黑能止血,红见黑则止,不可烧过”(《备要》)。“收敛之性,最能止血……烧灰存性用上品也”(《玉楸》)。
【总结】棕榈从唐代开始制炭入药用,其制炭方法主要有烧灰、炒炭和煅炭等。烧法出现最早,煅法居后,炒法最晚。现今煅、炒两种方法并存,烧法已很少沿用。近年来各地的炮制规范中收载的大多是煅炭法和炒炭法,认为生棕榈不入药,经制炭后具有止血作用。《中国药典》2010年版规定棕榈用焖煅法制炭。棕榈古代绝大多数文献记载均用棕榈皮或陈棕。由于不同地区的用药习惯不同,目前棕榈药用部位亦有不同。华南、华东、西南地区多用棕皮,即棕榈的叶鞘纤维;华北、东北、西北地区多用棕板,即棕榈的干燥叶柄。《中国药典》1963年版、1977年版、1985年版皆以棕板入药用,1990年版、2010年版亦规定棕榈以干燥叶柄入药用,但解释为旧叶柄下延部分及鞘片,除去纤维状的棕毛。全国规划教材《中药炮制学》1996年版规定用棕榈的干燥叶鞘纤维(棕毛)及叶柄。无论是以棕皮还是棕板入药,习惯上均以制成炭后药用“制炭后所含化学成分的组成和含量发生了复杂的变化,总鞣质量有所下降,但鞣质的单体d-儿茶素和没食子酸等成分含量增高,这种变化可能是与高温加热过程中,生品中的大分子鞣质裂解为小分子鞣质单体有关。实验表明,这些鞣质单体成分含量越高,止血作用越强。砂烫制炭和烘制法制炭的新工艺具有操作简便、节约能源、减少污染、产品质量稳定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关推荐:
-
干姜炮制方法与标准
云母石炮制方法与饮片性
海狗肾炮制方法与饮片性
琥珀炮制方法与饮片性状
橘核炮制方法与饮片性状
金樱子炮制方法与标准
金银花炮制方法与标准
黄芪炮制方法与饮片性状
菊花炮制方法与标准
雷公藤炮制方法与饮片性
蟾酥炮制方法与标准
花蕊石炮制方法与饮片性
荔枝核炮制方法与饮片性
莲房炮制方法与标准
黑豆馏油炮制方法与饮片
玛瑙炮制方法与饮片性状
马钱子炮制方法与标准
金精石炮制方法与饮片性
虻虫炮制方法与饮片性状
蔓荆子炮制方法与标准
麻黄炮制方法与标准
漏芦炮制方法与标准
牡丹皮炮制方法与标准
龙胆炮制方法与标准
桑叶炮制方法与标准
肉豆蔻炮制方法与标准
人中黄炮制方法与饮片性
麦芽炮制方法与标准
青蒿炮制方法与标准
山楂炮制方法与标准
人中白炮制方法与饮片性
木香炮制方法与标准
礞石炮制方法与饮片性状
牛蒡子炮制方法与标准
女贞子炮制方法与标准
前胡炮制方法与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