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中药材名】珍珠
【药材来源鉴定】本品为珍珠贝科动物马氏珍珠贝Pteria martensii(Dunder)、蚌科动物三角帆蚌Hyriopsiscumingii Lea或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Leach)等双壳类动物受刺激形成的珍珠。
【药材历史考证】珍珠,原名真珠。其始载本草为《雷公炮炙论》。《海药本草》云:“蜀中西路女瓜亦出真珠,是蚌蛤产,光白甚好,不及舶上彩耀。欲穿须得金刚钻也。”《本草图经》曰:“今出廉州(今广西合浦),北海(即渤海)亦有之,生珠牡。珠牡,蚌类也。”李时珍曰:“今南珠色红,西洋珠色白,北海珠色微青,各随方色也。”根据以上本草所述考证,与现今药用珍珠相符。珍珠自古以来就有海水、淡水产两类,品质以产于广西合浦的海水珍珠为好。
【动物形态鉴定】1.三角帆蚌:贝壳大而扁平,壳质重厚而坚硬。外形略呈三角形,左右两壳顶紧接在一起。后背缘向上扩展成三角帆状翼,此帆状翼脆弱而易于折断。前背缘短小,呈尖角状,前缘钝圆。腹缘近直线略呈弧形。壳面不平滑,壳顶部刻有粗大的肋脉。生长线同心环状排列,距离宽。后背区有2道由结节状大突起组成的斜行粗肋。蚌壳内面平滑,珍珠层乳白色。铰合齿发达,左壳有2个不同大小的拟主齿和2个长的侧齿;右壳亦有2个拟主齿和1个大的侧齿。壳顶窝不明显。前闭壳肌痕卵圆形,后闭壳肌痕浅,略成三角形。2.褶纹冠蚌与三角帆蚌主要区别特征:铰合齿不很发达,无拟主齿,贝壳的后缘向外伸展成为大型的冠状。3.马氏珍珠贝:贝壳两片不等,右壳较平,左壳稍凸,壳呈斜四方形,壳顶位于前方,后耳大,前耳稍小,背缘平直,腹边圆,边缘鳞片层紧密,末端翘起。右壳前耳下方有一明显的足丝凹,足丝孔大,足丝呈毛发状。壳面暗褐色,同心生长轮纹极细密,成片状,薄而脆,极易脱落,在贝壳中部常被磨损,在后缘排列极密,延伸成小舌状,末端翘起。贝壳内面中部珍珠层厚,光泽强,边缘淡褐色。闭壳肌痕大,长圆形。
【药材性状鉴定】本品呈类球形、长圆形、卵圆形或棒形,直径1.5~8mm。表面类白色、浅粉红色、浅黄绿色或浅蓝色,半透明,光滑或微有凹凸,具特有的彩色光泽。质坚硬,破碎面现层纹。气微,无味。珍珠火烧后表面黑色,有爆裂声,并可见层层剥落的银灰色小片。
【药材显微鉴定】本品磨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粗、细两种类型的同心层环纹,粗层纹较明显,连续成环,层间距离在60~500μm之间;细层纹,有些部位明显,多不甚明显,间距不足32μm。海水珍珠的珍珠层厚0.1~8μm,淡水珍珠的珍珠层厚0.015~3μm。磨片置暗视野显微镜下以观察,可见珍珠特有的彩虹般光彩环,又称珍珠虹光环。断面应全部具同心层纹。
【药材理化鉴定】1.取本品粉末,加稀盐酸,即产生大量气泡,滤过,滤液显钙盐的鉴别反应。2.取本品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浅蓝紫色或亮黄绿色荧光,通常环周部分较明亮。
【生境分布】三角帆蚌喜生活于水质清、水流急、底质略硬的湖泊及河流泥底或泥沙底的水域内;分布于河北、湖北、湖南、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等省。褶纹冠蚌生境与三角帆蚌相似,分布于吉林、黑龙江、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山东等省。马氏珍珠贝生活于风浪较平静的海内湾,从底潮线附近到水深10m左右的沙泥、岩礁或石砾较多的海底;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台湾等地的沿海。
【采集加工】自动物体内取出,洗净,干燥。
【饮片炮制】1.珍珠:洗净,晾干。2.珍珠粉:取净珍珠,碾细,照水飞法制成最细粉。
【性能功用】甘、咸,寒。归心经、肝经。安神定惊,明目消翳,解毒生肌。用于惊悸失眠,惊风癫痫,目生云翳,疮疡不敛。内服:0.1~0.3g,多入丸散用。外用:适量。
【附注】密闭贮藏。
相关推荐:
-
紫菀的鉴别方法
芫花的鉴别方法
泽泻的鉴别方法
泽兰的鉴别方法
旋覆花的鉴别方法
赭石的鉴别方法
鸭跖草的鉴别方法
血余炭的鉴别方法
徐长卿的鉴别方法
紫河车的鉴别方法
益智的鉴别方法
续断的鉴别方法
昆布的鉴别方法
西河柳的鉴别方法
菟丝子的鉴别方法
路路通的鉴别方法
胡椒的鉴别方法
莱菔子的鉴别方法
马勃的鉴别方法
地肤子的鉴别方法
海藻的鉴别方法
海风藤的鉴别方法
鸡冠花的鉴别方法
猪苓的鉴别方法
紫石英的鉴别方法
马兜铃的鉴别方法
柏子仁的鉴别方法
松花粉的鉴别方法
檀香的鉴别方法
猫爪草的鉴别方法
两头尖的鉴别方法
瞿麦的鉴别方法
太子参的鉴别方法
鱼腥草的鉴别方法
知母的鉴别方法
冬瓜皮的鉴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