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中药材名】西红花
【药材来源鉴定】本品为鸢尾科植物番红花Crocus sativus L.的干燥柱头。该药材为红色柱头,形态、功效与红花相似,原产西班牙、希腊、法国及前苏联,以前由西藏进口运销国内各地,故名西红花,又名藏红花、番红花。
【药材历史考证】番红花又名撒馥兰,其始载本草《本草品汇精要》曰:“撒馥兰,三月莳种于阴处。其根如蒜,硬而有须,抽一茎,高六七寸,上著五六叶,亦如蒜叶,细长,绿色。五月茎端开花五六朵,如红蓝花,初黄渐红。六月结子,大如黍。”但早在元代就以“咱夫蓝”之名收载于《饮膳正要》中,并作为药食两用品。其药用记载曰:“咱夫蓝,味甘,平,无毒,主心忧郁积,气闷不散。久食令人心喜。即是回回地面红花。”《本草纲目》曰:“番红花出西番回回地面及天方国,即彼地红蓝花也。”清代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曰:“藏红花,出西藏,形如菊。干之可治诸痞。试验方法:将一朵入滚水内,色如血,又入色亦然,可冲四次者真。”根据以上文献所述考证,与本品原植物相符。但其所载产地有误,这与本品实际原产西班牙等国,经印度转入西藏,再销往内地有关。本品在《饮膳正要》中名“咱夫蓝”,是根据名语译音而得名。咱夫蓝与撒馥兰音相近。而《本草纲目》误抄为“洎夫蓝”,而洎(音记ji),显然与咱、撒音不相近。今《中华本草》亦将《饮膳正要》中的“咱夫蓝”,误抄为洎夫蓝。
【植物形态鉴定】多年生草本。球茎扁圆球形,直径约3cm,外有黄褐色的膜质包被。叶基生,9~15枚,线形,灰绿色,长15~20cm,宽2~3mm,边缘反卷;叶丛基部包有4~5片膜质的鞘状叶。花生于花葶顶端,花葶甚短,长约10cm,有香味,直径2.5~3cm;花被片6,2轮排列,倒卵形,长4~5cm,淡蓝色、红紫色或白色,顶端钝;雄蕊3,直立,长2.5cm,花药黄色,顶端尖,略弯曲;雌蕊1,花柱橙红色,长约4cm,上部3分枝,分枝弯曲而下垂,柱头略扁,顶端楔形,有浅齿,比雄蕊长,子房狭纺锤形。蒴果椭圆形,长约3cm。花期秋季。
【药材性状鉴定】本品呈线形,三分枝,长约3cm,暗红色,上部较宽而略扁平,顶端边缘显不整齐的齿状,内侧有一短裂隙,下端有时残留一小段黄色花柱。体轻,质松软,无油润光泽,干燥后质脆易断。气特异,微有刺激性,味微苦。
【药材显微鉴定】本品粉末橙红色。表皮细胞表面观长条形,壁薄,微弯曲,有的外壁凸出呈乳头状或绒毛状,表面隐约可见纤细纹理。柱头顶端表皮细胞绒毛状,直径26~56μm,表面有稀疏纹理。草酸钙结晶聚集于薄壁细胞中,呈颗粒状、圆簇状、梭形或类方形,直径2~14μm。
【药材理化鉴定】1.取本品浸水中,可见橙黄色成直线下降,并逐渐扩散,水被染成黄色,无沉淀,柱头呈喇叭状,有短缝。在短时间内,用针拨之不破碎。2.取本品少量,置白瓷板上,加硫酸1滴,酸液显蓝色,经紫色缓缓变为红褐色或棕色。
【生境分布】原产欧洲南部,我国各地常见栽培,以浙江、江苏、北京、山东、四川等地较多。
【采集加工】10~11月下旬,晴天早晨日出时采花,再摘取柱头,随即晒干,或在55℃~60℃烘干。
【饮片炮制】除去杂质。
【性能功用】甘,平。归心经、肝经。活血化瘀,凉血解毒,解郁安神。用于经闭癥瘕,产后瘀阻,温毒发斑,忧郁痞闷,惊悸发狂。内服:3~9g,水煎服。孕妇慎用。
【附注】置通风阴凉干燥处,避光,密闭保存。
相关推荐:
-
紫菀的鉴别方法
芫花的鉴别方法
泽泻的鉴别方法
泽兰的鉴别方法
旋覆花的鉴别方法
赭石的鉴别方法
鸭跖草的鉴别方法
血余炭的鉴别方法
徐长卿的鉴别方法
紫河车的鉴别方法
益智的鉴别方法
续断的鉴别方法
昆布的鉴别方法
西河柳的鉴别方法
菟丝子的鉴别方法
路路通的鉴别方法
胡椒的鉴别方法
莱菔子的鉴别方法
马勃的鉴别方法
地肤子的鉴别方法
海藻的鉴别方法
海风藤的鉴别方法
鸡冠花的鉴别方法
猪苓的鉴别方法
紫石英的鉴别方法
马兜铃的鉴别方法
柏子仁的鉴别方法
松花粉的鉴别方法
檀香的鉴别方法
猫爪草的鉴别方法
两头尖的鉴别方法
瞿麦的鉴别方法
太子参的鉴别方法
鱼腥草的鉴别方法
知母的鉴别方法
冬瓜皮的鉴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