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中药材名】蜈蚣
【药材来源鉴定】本品为蜈蚣科动物少棘蜈蚣Scolopendra subspinipes mutilans L.Koch的干燥全体。
【药材历史考证】蜈蚣的始载本草为《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云:“生大吴川谷、江南。赤头、足者良。”《蜀本草》引《新修本草图经》云:“生山南谷土石间,人家屋壁中亦有。形似马陆,扁身长黑,头、足赤者良。”《本草衍义》曰:“蜈蚣,背光,黑绿色,足赤,腹下黄。”《本草纲目》云:“蜈蚣,西南处处有之。春出冬蛰,节节有足,双须歧尾。”根据以上本草所述考证,与少棘蜈蚣相符。
【动物形态鉴定】成体长110~180mm,除头板外,有21个体节组成。头板和第1背板金黄色,头板前部生有一对触角。头板前部的两侧各有4个单眼,集成左右眼群。头板腹面有颚肢一对,颚肢齿板前缘具5枚小齿,内侧3枚靠拢。自2~20节背板墨绿色或暗绿色,末背板有时近黄褐色。在第3、5、8、10、12、14、16、18、20体节的两侧各具气门一对。气门纵裂,呼吸腔有内外瓣扇,分成外庭和内腔。背面约自4~9体节起,有两条不显著的纵沟。第2、4、6、9、11、13、15、17、19体节的背板较短。胸板纵沟在2~19体节间。有步足21对。最末一对步足长而伸向后方。末对附肢基侧板后端有2尖棘;前腿节腹面外侧有2棘,内侧有1棘;背面内侧有1棘和1隅棘,隅棘顶端有2小棘。
【药材性状鉴定】本品呈扁平长条形,长9~15cm,宽0.5~1cm。由头部和躯干部组成,全体共22个环节。头部暗红色或红褐色,略有光泽,有头板覆盖,头板近圆形,前端稍突出,两侧贴有颚肢一对,前端两侧有触角一对。躯干部第一背板与头板同色,其余20个背板为棕绿色或墨绿色,具光泽,自第四背板至第二十背板上常有两条纵沟线;腹部淡黄色或棕黄色,皱缩;自第二节起,每节两侧有步足一对;步足黄色或红褐色,偶有黄白色,呈弯钩形,最末一对步足尾状,故又称尾足,易脱落。质脆,断面有裂隙。气微腥,有特殊刺鼻的臭气,味辛、微咸。
【药材显微鉴定】少棘蜈蚣粉末特征:黄绿色或灰黄色。①体壁(几丁质)碎片黄棕色、黄绿色、棕色或红棕色,水合氯醛液透化后显淡黄色或近无色。外表皮表面观有多角形网格样纹理,直径5~14μm,排列整齐,其下散有细小圆孔,有的(在腹部)细小圆孔边缘微拱起,单个散布或2~4集成群,大小不一,排列不规则;横断面观呈棕色,有光泽,有的隐约可见纵纹理。内表皮无色,有横向条纹;内、外表皮纵贯较多长短不一的微细孔道。②横纹肌纤维淡棕色或无色,多碎断,侧面观呈薄片状,明暗相间纹理隐约可见,有的较明显,纹理斜形、弧形、水波纹形或稍平直,暗带较窄,有致密的短纵纹;断面观成群或散在.呈多角形、扁平形、条形,表面较平整。③气管壁碎片具棕色或深棕色的螺旋丝,螺旋丝宽1~5μm,排列呈栅状或弧圈状,丝间有近无色或淡灰色小斑点。有时可见较细气管,具分枝,螺旋丝较细小。脂肪油滴淡黄色,散在。④刚毛无色透明或棕黄色。基部直径8~12μm,有髓腔。少数刚毛3~4个成簇,类似星状毛,表面有斜向纹理。少数刚毛位于体壁碎片上。
【药材理化鉴定】本品水浸液在紫外光灯(254nm)下观察呈亮绿色荧光。
【生境分布】喜居于潮湿阴暗处,多栖息在腐木、石隙间和阴湿的草地。性畏光,昼伏夜出。以捕食昆虫为主,一般在10月天气转冷时,潜伏于10~13cm深的土中越冬。分布较广,以我国北方陕西、河南、江苏等省较多。
【采集加工】春、夏二季捕捉,用竹片插入头尾,绷直,干燥。
【饮片炮制】去竹片,洗净,微火焙黄,剪段。
【性能功用】辛,温;有毒。归肝经。熄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用于小儿惊风,抽搐痉挛,中风口喁,半身不遂,破伤风症,风湿顽痹,疮疡,瘰疬,毒蛇咬伤。内服:3~5g,水煎服。外用:适量,煎水熏洗。
【附注】置干燥处,防霉,防蛀。
相关推荐:
-
紫菀的鉴别方法
芫花的鉴别方法
泽泻的鉴别方法
泽兰的鉴别方法
旋覆花的鉴别方法
赭石的鉴别方法
鸭跖草的鉴别方法
血余炭的鉴别方法
徐长卿的鉴别方法
紫河车的鉴别方法
益智的鉴别方法
续断的鉴别方法
昆布的鉴别方法
西河柳的鉴别方法
菟丝子的鉴别方法
路路通的鉴别方法
胡椒的鉴别方法
莱菔子的鉴别方法
马勃的鉴别方法
地肤子的鉴别方法
海藻的鉴别方法
海风藤的鉴别方法
鸡冠花的鉴别方法
猪苓的鉴别方法
紫石英的鉴别方法
马兜铃的鉴别方法
柏子仁的鉴别方法
松花粉的鉴别方法
檀香的鉴别方法
猫爪草的鉴别方法
两头尖的鉴别方法
瞿麦的鉴别方法
太子参的鉴别方法
鱼腥草的鉴别方法
知母的鉴别方法
冬瓜皮的鉴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