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中药材名】胡黄连
【药材来源鉴定】本品为玄参科植物胡黄连Picrorhiza scrophulariiflora Pennell的干燥根茎。胡,泛指外国或外族。该药在古代由胡国波斯进口,其药性似黄连,故名胡黄连。
【药材历史考证】胡黄连的始载本草《新修本草》曰:“出波斯国。生海畔陆地,八月上旬采,……苗若夏枯草,根头似鸟嘴,折之肉似内似鹆眼者。”波斯国即今伊朗。《本草图经》曰:“今南海及秦陇间亦有之,初生似芦,干似杨柳枯枝,心黑外黄,不拘时月收采。”《本草别说》曰:“胡黄连,折之尘出如烟者为真也。”《本草图经》所载胡黄连产地,包括今广东、陕西、甘肃,均未发现有本植物分布。其描述的植物形态与今之胡黄连不同,但药材形态类似。胡黄连过去一直从印度进口,1960年中国医科院药物研究所在西藏发现了胡黄连同属植物西藏胡黄连,经研究,其所含成分、苦味度及疗效与进口胡黄连相似,可作胡黄连药用。
【植物形态鉴定】多年生草本,根茎粗壮,长达20cm。叶全部基生成莲座状;叶片匙形至卵形,长3~6cm,顶端圆形,基部渐狭成短柄状,边缘具锯齿,干时变黑。花葶直立,有棕色腺毛,穗状花序长1~2cm;花萼5裂,不等;花冠深紫色,长8~10mm,具短筒,上唇略向前弯曲呈盔状,顶端微凹,下唇3裂片长约达上唇之半;雄蕊4,前方一对伸出下唇;子房2室。蒴果长卵形,长8~10mm。花期7~8月,果期8~9月。
【药材性状鉴定】本品呈圆柱形,略弯曲,偶有分枝,长3~12cm,直径0.3~1cm。表面灰棕色至暗棕色,粗糙,有较密的环状节,具稍隆起的芽痕或根痕,上端密被暗棕色鳞片状的叶柄残基。体轻,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淡棕色至暗棕色,木部有4~10个类白色点状维管束排列成环。气微,味极苦。
【药材显微鉴定】取本品粉末0.5g,置适宜器皿中,60℃~80℃升华4小时,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针状、针簇状、棒状、板状结晶及黄色球状物。
【药材理化鉴定】1.取本品粉末5g,加水50ml,置60℃水浴中温浸20分钟。滤过。取滤液Iml,加三氯化铁的乙醇溶液2滴,生成暗绿色沉淀;另取滤液1ml,加5%α-荼酚的乙醇溶液2滴,摇匀,生成黄白色浑浊,缓缓沿管壁加硫酸0.5ml,两液接界处显紫色环,振摇后颜色变深,加水稀释生成暗紫色沉淀。2.取上项所得的升华物,加氯仿数滴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香草酸、肉桂酸对照品,加氯仿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正己烷一乙醚一冰醋酸(5:5: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生境分布】生于高山草地及石堆中。分布于西藏南部、云南西北部和四川西部。
【采集加工】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
【饮片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或用时捣碎。
【饮片鉴别】本品为不规则的圆形薄片,表面灰黑色或棕黑色。有白色点状锥管束,周边深棕褐色,质脆。
【性能功用】苦,寒。归肝经、胃经、大肠经。清湿热,除骨蒸,消疳热。用于湿热泻痢,黄疸,痔疾,骨蒸潮热,小儿疳热。内服:1.5~9g。水煎服。
【附注】置阴凉干燥处贮藏。
相关推荐:
-
紫菀的鉴别方法
芫花的鉴别方法
泽泻的鉴别方法
泽兰的鉴别方法
旋覆花的鉴别方法
赭石的鉴别方法
鸭跖草的鉴别方法
血余炭的鉴别方法
徐长卿的鉴别方法
紫河车的鉴别方法
益智的鉴别方法
续断的鉴别方法
昆布的鉴别方法
西河柳的鉴别方法
菟丝子的鉴别方法
路路通的鉴别方法
胡椒的鉴别方法
莱菔子的鉴别方法
马勃的鉴别方法
地肤子的鉴别方法
海藻的鉴别方法
海风藤的鉴别方法
鸡冠花的鉴别方法
猪苓的鉴别方法
紫石英的鉴别方法
马兜铃的鉴别方法
柏子仁的鉴别方法
松花粉的鉴别方法
檀香的鉴别方法
猫爪草的鉴别方法
两头尖的鉴别方法
瞿麦的鉴别方法
太子参的鉴别方法
鱼腥草的鉴别方法
知母的鉴别方法
冬瓜皮的鉴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