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中药材名】蛤冗
【药材来源鉴定】本品为帘蛤科动物文蛤Meretrix meretrix L.或青蛤Cyclina sinensis Gmelin的干燥贝壳。
【药材历史考证】蛤壳,原以“文蛤”、“海蛤”为名,其始载本草为《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云:“文蛤生东海,表有文,取无时。”《本草经集注》云:“文蛤少大而有紫斑。”《日华子》云:“有文彩为文蛤,无文彩为海蛤。”《梦溪笔谈》云:“文蛤即今吴人所食花蛤也,魁蛤即车螯也,海蛤今不识。其生时但海岸泥沙中得之,大者如棋子,细者如油麻粒。黄、白或赤相杂,盖非一类。乃诸蛤之房,为海水砻砺光莹,都非旧质,蛤之属其类至多,房之坚久莹洁者,皆可用。不适指一物,故通谓之海蛤耳。”《本草纲目》曰:“但海中蛤蚌,名色虽殊,性味相类,功用亦同,无甚分别也。”根据以上本草所述考证,古代本草所称之蛤壳,应包括文蛤或青蛤在内。今将“文蛤”、“海蛤”合并为蛤壳一条。
【动物形态鉴定】1.文蛤:贝壳坚厚,大型,壳高20~80mm,壳长30~100mm。背缘呈三角形。壳顶突出,位于背面稍靠前方。壳顶端微向腹面弯曲。小月面狭长,呈矛头状,楯面宽大,卵圆形。韧带短粗,黑褐色,凸出壳面。壳表面可见放射肋。表面膨胀,光滑,被有一层光亮如漆的黄褐色壳皮。同心生长轮纹清晰。由壳顶开始,常有环形的褐色色带,花纹有变异,小型个体花纹丰富,变化较多;大型个体则变为恒定,一般为灰黄色底,被有褐色环带,近背缘部分有锯齿状或波纹状褐色花纹。壳内面白色,前后缘有时略带紫色,无珍珠光泽。铰合部宽,右壳有3个主齿及2个前侧齿;左壳有3个主齿及1个前侧齿。外套痕明显,外套窦短,呈半圆形。后闭壳肌痕较大,呈卵圆形,前闭壳肌痕较狭,呈半圆形。2.青蛤与文蛤主要区别特征:贝壳近圆形,壳薄,无明显小月面,壳面无放射肋。同心生长轮在腹面变粗成肋状。壳面淡黄色或带棕色。
【药材性状鉴定】1.文蛤:扇形或类圆形,背缘略呈三角形,腹缘呈圆弧形,长3~10cm,高2~8cm。壳顶突出,位于背面,稍靠前方。壳外面光滑,黄褐色,同心生长纹清晰,通常在背部有锯齿状或波纹状褐色花纹。壳内面白色,边缘无齿纹,前后壳缘有时略带紫色,铰合部较宽,右壳有主齿3个及前侧齿2个;左壳有主齿3个及前侧齿1个。质坚硬,断面有层纹。气微,味淡。2.青蛤:类圆形,壳顶突出,位于背侧近中部。壳外面淡黄色或棕红色,同心生长纹凸出壳面略呈环肋状。壳内面白色或淡红色,边缘常带紫色并有整齐的小齿纹,铰合部左右两壳均具主齿3个,无侧齿。
【药材显微鉴定】1.文蛤:显微镜下或见层纹微弯,纹宽5~10μm,两纹相隔20~90μm;交错纹细小。粉末瓷白色,细小微粒夹极少棕黄、紫黑色微粒。2.青蛤:显微镜下可见层纹微弯,纹宽15~30μm,两纹相隔15~100μm,高倍镜下可见层纹边缘由两条层纹紧密排列组成。交错纹细小。粉末为白色微粒,透明,夹棕黄色、紫黑色微粒。
【药材理化鉴定】
【生境分布】生活于河口区的潮间带下区及低潮线以下的浅海沙质海低和近海泥沙质海底。我国沿海各地均有分布。
【采集加工】夏、秋二季捕捞,去肉,洗净,晒干。
【饮片炮制】1.蛤壳:洗净,碾碎,干燥。2.煅蛤壳:取净蛤壳,照明煅法煅至酥脆。
【性能功用】苦、成,寒。归肺经、肾经、胃经。清热化痰,软坚散结,制酸止痛。用于痰火咳嗽,胸胁疼痛,痰中带血,瘰疬瘿瘤,胃痛吞酸;外治湿疹,烫伤。内服:6~15g,水煎服。外用:适量,研极细粉撒布或油调后敷患处。本品宜先煎,蛤粉包煎。
【附注】置干燥处贮藏。
相关推荐:
-
紫菀的鉴别方法
芫花的鉴别方法
泽泻的鉴别方法
泽兰的鉴别方法
旋覆花的鉴别方法
赭石的鉴别方法
鸭跖草的鉴别方法
血余炭的鉴别方法
徐长卿的鉴别方法
紫河车的鉴别方法
益智的鉴别方法
续断的鉴别方法
昆布的鉴别方法
西河柳的鉴别方法
菟丝子的鉴别方法
路路通的鉴别方法
胡椒的鉴别方法
莱菔子的鉴别方法
马勃的鉴别方法
地肤子的鉴别方法
海藻的鉴别方法
海风藤的鉴别方法
鸡冠花的鉴别方法
猪苓的鉴别方法
紫石英的鉴别方法
马兜铃的鉴别方法
柏子仁的鉴别方法
松花粉的鉴别方法
檀香的鉴别方法
猫爪草的鉴别方法
两头尖的鉴别方法
瞿麦的鉴别方法
太子参的鉴别方法
鱼腥草的鉴别方法
知母的鉴别方法
冬瓜皮的鉴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