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中药材名】黄芪
【药材来源鉴定】本品为豆科植物黄芪(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或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的干燥根。本品原名黄耆。李时珍释其名曰:“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今俗通作黄芪。”
【药材历史考证】黄芪,原名黄耆,其始载本草为《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云:“生蜀郡山谷、白水、汉中。二月、十月采,阴干。”《新修本草》云:“此物叶似羊齿,或如蒺藜。独茎或作丛生。今出原州及华原者最良。蜀汉不复采用之。”《蜀本草》引《新修本草图经》云:“叶似羊齿草,独茎,枝扶疏。紫花。根如甘草,皮黄肉白,长二三尺许。”《四声本草》云:“出原州、华原谷子山。花黄。”《本草图经》曰:“今河东、陕西州郡多有之。根长二三尺已来。独茎,作丛生。枝干去地二三寸。其叶扶疏,作羊齿状,又如蒺藜苗。七月中开黄、紫花。其实作荚子,长寸许。八月中采根用,其皮折之如绵,谓之绵黄芪。”并附有“宪州黄芪”图。根据以上本草图文考证,其中主要品种应为黄芪(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黄花者)及淡紫花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ge.f.purpurinus(Y.C.Ho)Y.C.Ho(紫花者)。《植物名实图考》载:“黄芪有数种,山西、蒙古产者最佳。”并有附图。据以上所载的图文考证,与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相近似。
【植物形态鉴定】1.黄芪(膜荚黄芪) :多年生草本,高0.5~1m。主根肥厚,木质,常分枝,灰白色。茎直立,上部多分枝,有细棱,被白色柔毛。奇数羽状复叶有小叶13~27片,长5~10cm;叶柄长0.5~1cm;托叶离生,卵形、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4~10mm;小叶片椭圆形或长圆状卵形,长7~30mm,宽3~12mm,顶端钝圆或微凹,具小尖头或不明显,基部圆形,全缘,上面近无毛,下面被服贴的白色柔毛。总状花序稍密,腋生,有10~20朵花;总花梗与叶近等长或较长;苞片线状披针形,长2~5mm,背面被白色柔毛;花梗长3~4mm,连同花序轴稍密被棕色或黑色柔毛;小苞片2;花萼钟状,长5~7mm,5齿裂,外面被白色或黑色柔毛,有时萼筒近于无毛,仅萼齿有毛,萼齿短,三角形至钻形,长仅为萼筒的1/4~1/5;花冠蝶形,黄色或淡黄色,旗瓣倒卵形,长12~20mm,顶端微凹,翼瓣较旗瓣稍短,瓣片长圆形,龙骨瓣与翼瓣近等长,瓣片半卵形;雄蕊10,两体;子房l室,有柄,被细柔毛,柱头无毛。荚果薄膜质,稍膨胀,半椭圆形,长2~3cm,宽8~12mm,顶端具尖刺,两面被白色或黑色细短柔毛,果颈超出萼外;种子3~8颗。花期6~8月,果期7~9月。2.蒙古黄芪:与黄芪主要区别特征:植株较矮小;小叶亦较小,长5~10mm,宽3~5mm;荚果无毛。
【药材性状鉴定】本品呈圆柱形,有的有分枝,上端较粗,长30~90cm,直径1~3.5cm。表面淡棕黄色或淡棕褐色,有不整齐的纵皱纹或纵沟。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强,并显粉性,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有放射状纹理及裂隙,老根中心偶有枯朽状,黑褐色或呈空洞。气微,味微甜,嚼之微有豆腥味。
【药材显微鉴定】横切面:木栓细胞多列。栓内层为3~5列厚角细胞。韧皮部射线外侧常弯曲,有裂隙;纤维成束,壁厚,木化或微木化,与筛管群交互排列;近栓内层处有时可见石细胞。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单个散在或2~3个相聚;导管间有木纤维;射线中有时或见单个或2~4个成群的石细胞。薄壁细胞含淀粉粒。本品粉末黄白色。纤维成束或散离,直径8~30um,壁厚,表面有纵裂纹,初生壁常与次生壁分离,两端常断裂成须状,或较平截。具缘纹孔导管无色或橙黄色,具缘纹孔排列紧密。石细胞少见,圆形、长圆形或形状不规则,壁较厚。
【药材理化鉴定】1.取本品粉末3g,加水30ml浸渍过夜,滤过,取滤液1ml,加0.2%茚三酮试液2滴,在沸水中加热5分钟,冷后呈紫红色。(检查氨基酸、多肽)2.取上项水溶液1ml置试管中,于60℃水浴中加热10分钟,加5%a-萘酚乙醇溶液5滴,摇匀,沿管壁缓缓加入浓硫酸0.5ml,在试液与硫酸交界处出现紫红色环。(检查糖、多糖)3.取本品粉末2g,加酸性乙醇10ml.温浸2小时,滤过。将滤液调至中性,蒸干,加3%盐酸2ml,溶解残渣。各取滤液0.5ml,分别加碘化铋钾及碘化汞钾试剂各1滴,前者产生橙红色沉淀,后者产生白色沉淀。(检查生物碱)4.取本品粉末2g,加甲醇10ml,放置过夜。滤过;取滤液1ml,在水浴上蒸干,用少量冰醋酸溶解残渣,加入醋酐一浓硫酸试剂(19;1)0.5ml,颜色由黄转变为红色~青色~污绿色。(检查甾醇)
【商品规格】特等:干货。呈圆柱形的单条,斩去疙瘩头或喇叭头,顶端问有空心。表面灰白色或淡褐色。质硬而韧。断面外层白色,中间淡黄色或黄色,有粉性。味甘,有生豆气。长70cm以上,上中部直径2cm以上,末端直径不小于0.6cm。无须根、老皮、虫蛀、霉变。一等:与特等区别为长50cm以上,上中部直径1.5cm以上,末端直径不小于0.5cm。二等:与特等区别为长40cm以上,上中部直径1cm以上,末端直径不小于0.4cm。间有老皮。三等:与特等区别为不分长短,上中部直径0.7cm以上,末端直径不小于0.3cm。间有破短节子。无须根、虫蛀、霉变。
【生境分布】黄芪(膜荚黄芪)生于林缘、灌丛或疏林下,亦见于山坡草地或草甸中;分布于东北、华北及西北。蒙古黄芪生于向阳草地及山坡上;分布于黑龙江、河北、山西、内蒙古等省区。
【采集加工】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根头,晒干。
【饮片炮制】1.黄芪:除去杂质,大小分开,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2.蜜黄芪:取黄芪片,照蜜炙法炒至不粘手。
【性能功用】甘,温。归肺经、脾经。补气固表,利尿消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蜜黄芪益气补中。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内服:9~30g,水煎服。
【附注】1.置通风干燥处贮藏,防潮,防蛀。 。2.关于黄芪的商品规格:①黄芪的品种较多,应发展优质的蒙古黄芪。②修下的侧根,斩为平头,根据条的粗细度,归入相应的等级内。3.红芪:为豆科植物多序岩黄芪Hedysarum polybotrys Hand.-Mazz.的干燥根。该种在我国部分地区常代替黄芪药用。因其根表面呈灰红棕色,故名红芪。产于宁夏、甘肃南部和四川西部。其功效与黄芪相同而稍逊。内服常用量:9~30g。红芪原植物主要区别特征:主根粗大,外皮红棕色。奇数羽状复叶有小叶3~12片;托叶长披针形,基部连合;小叶片卵状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1~3.5cm,宽5~11mm。总状花序腋生,有20~25朵花;花梗丝状,长2~3mm;苞片钻形;花萼斜钟形,最下面的1枚萼齿较其余4枚萼齿长1倍;花冠淡黄色,旗瓣狭倒卵形,长约10mm,翼瓣与旗瓣等长,龙骨瓣比旗瓣和翼瓣长,长13~16mm。荚果有3~5荚节,荚节近圆形,宽约5ram;边缘有狭翅,表面被贴伏短柔毛。花期6~8月,果期7~9月。红芪药材性状特征:呈圆柱形,少有分枝,上端略粗,长10~50cm,直径O.6~2cm。表面灰红棕色,有纵皱纹、横长皮孔及少数支根痕,外皮易脱落,剥落处淡黄色。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并显粉性,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棕色,射线放射状,形成层环浅棕色。气微,味微甜,嚼之略有豆腥味。红芪药材商品规格一等:干货。呈圆柱形的单条,斩去疙瘩头。表面红褐色。断面外层白色,中间黄白色。质坚,粉足,味甜。上中部直径1.3cm以上,长33cm以上。无须根、虫蛀、霉变。二等:与一等区别为上中部直径1cm以上,长23cm以上。无须尾、杂质、虫蛀、霉变。三等:与一等区别为上中部直径o.7cm以上,长短不分。间有破短节子。无须尾、杂质、虫蛀、霉变。红芪药材显微鉴别特征(横切面):木栓层为6~8列木栓细胞。皮层狭窄,外侧有2~4列厚角细胞。韧皮部较宽,外侧有裂隙,纤维成束散在,纤维壁厚,微木化;韧皮射线外侧常弯曲。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单个散在或2~3个相聚,其周围有木纤维。纤维束周围的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4.黄芪的近缘植物混用品种和其他混乱品种非常多,应注鉴别。
相关推荐:
-
紫菀的鉴别方法
芫花的鉴别方法
泽泻的鉴别方法
泽兰的鉴别方法
旋覆花的鉴别方法
赭石的鉴别方法
鸭跖草的鉴别方法
血余炭的鉴别方法
徐长卿的鉴别方法
紫河车的鉴别方法
益智的鉴别方法
续断的鉴别方法
昆布的鉴别方法
西河柳的鉴别方法
菟丝子的鉴别方法
路路通的鉴别方法
胡椒的鉴别方法
莱菔子的鉴别方法
马勃的鉴别方法
地肤子的鉴别方法
海藻的鉴别方法
海风藤的鉴别方法
鸡冠花的鉴别方法
猪苓的鉴别方法
紫石英的鉴别方法
马兜铃的鉴别方法
柏子仁的鉴别方法
松花粉的鉴别方法
檀香的鉴别方法
猫爪草的鉴别方法
两头尖的鉴别方法
瞿麦的鉴别方法
太子参的鉴别方法
鱼腥草的鉴别方法
知母的鉴别方法
冬瓜皮的鉴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