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蔹的药材性状鉴定体轻,质硬脆,易折断,折断时,有粉尘飞出。气微,味甘。白蔹的药材显微鉴定粉末特征:淡红棕色。

当前位置: 亳药网 > 中药鉴定 > 白蔹的鉴别方法

白蔹的鉴别方法

【鉴定中药材名】白蔹

【药材来源鉴定】本品为葡萄科植物白蔹Ampelopsis j aponica( Thunb.) Makino的干燥块根。蔹,由敛字演化而来。该植物的块根鲜品断面呈白色,入药有敛疮之功,故名白蔹。

【药材历史考证】白蔹的始载本草为《神农本草经》。《新修本草》云:“此根似天门冬,一株下有十许根,皮赤黑,肉白如芍药。”《蜀本草》引《新修本草图经》云:“蔓生,枝端有五叶。”《本草图经》曰:“二月生苗,多在林中作蔓,赤茎,叶如小桑,五月开花,七月结实。根如鸡鸭卵,三五枚同窠,皮赤黑,肉白。二月、八月采根,破片,暴干。”并附有“滁州白蔹”图。李时珍《本草纲目》在白蔹条下列有别名“猫儿卵”,至今大别山区的群众仍称白蔹为“猫狗卵子”,此名是形象比喻其块根之形。以上本草图文考证,与现今药用白蔹及其原植物相符。

【植物形态鉴定】多年生攀援藤本,高约1m。块根肉质,长纺锤形或长圆形,深棕色至黑色,常数个聚生。茎多分枝,带淡紫色,卷须与叶对生;掌状复叶互生,长6~10cm,宽7~12cm;小叶3~5片,小叶片长3~9cm,宽1~3cm,羽状或掌状分裂,最终裂片披针形,基部楔形,边缘有锯齿,总叶轴有翅。聚伞花序与叶对生,花序梗细长而缠绕;花小,黄绿色;花萼5浅裂;花瓣5;雄蕊5;花盘明显,杯状,边缘稍分裂;子房着生于花盘中央,2室,花柱甚短。花期6~7月,果期8~9月。

【药材性状鉴定】本品纵瓣呈长圆形或近纺锤形,长4~10cm,直径1~2cm;切面周边常向内卷曲,中部有1凸起的棱线;外皮红棕色或红褐色,有纵皱纹、细横纹及横长皮孔,易层层脱落,脱落处呈淡红棕色。斜片呈卵圆形,长2.5~5cm,宽2~3cm,切面类白色或浅红棕色,可见放射状纹理,周边较厚,微翘起或略弯曲。体轻,质硬脆,易折断,折断时,有粉尘飞出。气微,味甘。

【药材显微鉴定】粉末特征:淡红棕色。①淀粉粒单粒棍棒形、长圆形、长卵形、肾形、扁三角形或菱形,有的两端尖,直径3~13(~26)μm,长至25(~43)μm,脐点、层纹不明显。②草酸钙针晶散在或成束存在于黏液细胞中,针晶长86~169μm。③黏液细胞类圆形或椭圆形,长108~224μm,直径66~91μm,内含淡黄色黏液质,有的含针晶束。④草酸钙簇晶直径25~78μm,棱角宽大。⑤具缘纹孔导管直径35~60(~83)μm,具缘纹孔排列成梯状或网状,纹孔口线形。⑥木薄壁细胞长方形,壁稍厚,连珠状,单纹孔形状大小不一。此外,有石细胞、木纤维及木栓细胞。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林下、路旁及草丛中。分布于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山西、内蒙古、陕西、宁夏、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山东、四川等省区。

【采集加工】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及细根,切成纵瓣或斜片,晒干。

【饮片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晒干。

【性能功用】微寒。归心经、胃经。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用于痈疽发背,疔疮,瘰疬,水火烫伤。内服:4.5~9g,水煎服。外用:适量,煎汤洗或研成细粉敷患处。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附注】置通风干燥处贮藏,防蛀。

相关推荐: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