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中药材名】丹参
【药材来源鉴定】本品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及根茎。丹,即红色。因其根外皮呈砖红色,形态略似人参,故名丹参,又名紫丹参。
【药材历史考证】丹参的始载本草为《神农本草经》。《吴普本草》云:“茎华小,方如荏,有毛,根赤,四月华紫,三月五月采根,阴干。治心腹痛。”《本草经集注》云:“今近道处处有。茎方,有毛,紫花。”《蜀本草》引《新修本草图经》:“叶似紫苏,有细毛。花紫亦似苏花。根赤,大者如指,长尺余,一苗数根。”《本草图经》曰:“今陕西、河东州郡及隋州亦有之。二月生苗,高一尺许,茎干方棱,青色。叶生相对,如薄荷而有毛,三月开花,红紫色,似苏花。根赤,大如指,长亦尺余,一苗数根。”《本草纲目》曰:“处处山中有之,一枝五叶,叶如野苏而尖,青色,皱皮。小花成穗如蛾形,中有细子,其根皮丹而肉紫。”根据以上本草所述考证,与现今药用丹参相符。
【植物形态鉴定】多年生直立草本,高约35~80cm,多分枝。根圆柱形,肉质,外面砖红色,内部乳白色。奇数羽状复叶对生,叶柄长1.3~7.5cm;小叶3~7片,长1.5~8cm,宽1~4cm,顶生小叶较大,卵圆形或椭圆状卵形,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或斜圆形,边缘具圆齿,两面疏被柔毛,下面较密。轮伞花序6至多花,组成顶生或腋生总状花序,密被腺毛和长柔毛;苞片披针形,全缘;花萼钟形,带紫色,先端二唇形,萼筒喉部密被白色柔毛;花冠紫蓝色,二唇形,长2~2.7cm,上唇镰刀状,向上竖立,先端微缺,下唇短于上唇,3裂,冠筒外伸,内有毛环;能育雄蕊2,着生于下唇的中下部,药隔长17~20mm,上臂药能育,2下臂的药室不育且连合。小坚果4,椭圆形。花期5~9月,花后见果。
【药材性状鉴定】品根茎短粗,顶端有时残留茎基。根数条,长圆柱形,略弯曲,有的分枝并具须状细根,长10~20cm,直径0.3~1cm。表面棕红色或暗棕红色,粗糙,具纵皱纹。老根外皮疏松,多显紫红棕色,常呈鳞片状剥落。质硬而脆,断面疏松,有裂隙或略平整而致密,皮部棕红色,木部灰黄色或紫褐色,导管束黄白色,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微苦涩。栽培品较粗壮,直径0.5~1.5cm。表面红棕色,具纵皱,外皮紧贴不易剥落。质坚实,断面较平整,略呈角质样。
【药材理化鉴定】1.取本品粉末5g,加水50ml,煎煮15~20分钟,放冷,滤过。滤液置水浴上浓缩至黏稠状,放冷后,加乙醇3~5ml使溶解,滤过。取滤液数滴,点于滤纸条上,干后,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亮蓝灰色荧光。将此纸条悬挂在氨水瓶中(不接触液面),20分钟后取出,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淡亮蓝绿色荧光。2.取上项下的滤液0.5ml,加三氯化铁试液1~2滴,显污绿色。3.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醚5ml,置具塞试管中,振摇,放置1小时,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醋酸乙酯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丹参对照药材,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丹参酮Ⅱ。对照品,加醋酸乙酯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一醋酸乙酯(19: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暗红色斑点。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林下草丛中或溪谷边。分布于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贵州、四川等省区。亦有栽培。
【采集加工】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
【饮片炮制】1.丹参:除去杂质及残茎,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2.酒丹参:取丹参片,照酒炙法炒干。
【性能功用】苦,微寒。归心经、肝经。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瘢癥积聚,胸腹刺痛,热痹疼痛,疮疡肿痛,心烦不眠;肝脾肿大,心绞痛。内服:9~15g。水煎服。本品不宜与藜芦同用。
【附注】置通风干燥处贮藏。
相关推荐:
-
紫菀的鉴别方法
芫花的鉴别方法
泽泻的鉴别方法
泽兰的鉴别方法
旋覆花的鉴别方法
赭石的鉴别方法
鸭跖草的鉴别方法
血余炭的鉴别方法
徐长卿的鉴别方法
紫河车的鉴别方法
益智的鉴别方法
续断的鉴别方法
昆布的鉴别方法
西河柳的鉴别方法
菟丝子的鉴别方法
路路通的鉴别方法
胡椒的鉴别方法
莱菔子的鉴别方法
马勃的鉴别方法
地肤子的鉴别方法
海藻的鉴别方法
海风藤的鉴别方法
鸡冠花的鉴别方法
猪苓的鉴别方法
紫石英的鉴别方法
马兜铃的鉴别方法
柏子仁的鉴别方法
松花粉的鉴别方法
檀香的鉴别方法
猫爪草的鉴别方法
两头尖的鉴别方法
瞿麦的鉴别方法
太子参的鉴别方法
鱼腥草的鉴别方法
知母的鉴别方法
冬瓜皮的鉴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