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中药材名】荔枝核
【药材来源鉴定】本品为无患子科植物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的干燥成熟种子。荔,由劙字演化而来。本植物果蒂牢固,不易摘取,必须用刀劙断其枝(果梗),方可采得,故名。
【药材历史考证】荔枝的始载本草为《食疗本草》。《本草拾遗》引《广志》曰:“荔枝冬青,实如鸡子,核黄黑似熟莲子,实白如肪脂,甘而多汁,美极,益人也。”《开宝本草》曰:“生岭南及巴中。其树高一二丈。叶青阴,凌冬不凋。形如松子大,壳朱若红罗纹,肉青白若水精,甘美如蜜。四五月熟。”《本草图经》曰:“其品闽中第一,蜀川次之,岭南为下。《扶南记》云:此木以荔枝为名者,以其结实时枝弱而蒂牢,不可摘取,以刀斧劙取其枝,故以为名耳。其木高二三丈,自径尺至于合抱,颇类桂木、冬青之属。叶蓬蓬然,四时荣茂不凋。其木性至坚劲。……其花青白,状若冠之蕤缨。实如松花之初生者。壳若罗文,初青渐红。肉淡白如肪玉,味甘而多汁。”并附有“荔枝”图。荔枝核的始载本草《本草衍义》曰:“以核熳火中,烧存性,为末,新酒调,一枚末服,治心痛及小肠气。”根据以上本草图文考证,与现今药用荔枝核及荔枝相符。
【植物形态鉴定】常绿乔木,高达10m左右。小枝圆柱形,褐红色,密生白色皮孔。偶数羽状复叶互生,连叶柄长10~25cm或更长;小叶2~4对,小叶柄长7~8mm;小叶片近革质,通常为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6~15cm,宽2~4cm,顶端尖,全缘,两面无毛,侧脉纤细。花单性,雌雄同株,聚伞状圆锥花序顶生,多分枝,花梗长2~4mm;花萼杯状,被金黄色短绒毛;雄蕊通常5~8,花丝长2~4mm;子房密生小瘤体和硬毛。果实卵圆形或近球形,长2~3.5cm,果皮近革质,较薄,表面有瘤状突起,成熟时通常暗红色或鲜红色。种子全部被肉质假种皮包裹。花期春季之间,果期夏季。
【药材性状鉴定】本品呈长圆形或卵圆形,略扁,长15~22mm,直径10~15mm。表面棕红色或紫棕色,平滑,有光泽,略有凹陷及细波纹。一端有类圆形黄棕色的种脐,直径约7mm。质硬,子叶2,棕黄色。气微,味微甘、苦、涩。
【药材显微鉴定】本品粉末棕黄色。镶嵌层细胞黄棕色,呈长条形,由数个细胞为一组,作不规则方向嵌列。星状细胞淡棕色,呈不规则星状分枝,分枝先端平截或稍钝圆,细胞间隙大,壁薄。石细胞成群或单个散在,呈类圆形、类方形、类多角形、长方形或长圆形,多有突起或分枝。子叶细胞呈类圆形或类圆状多角形,充满淀粉粒,并可见棕色油细胞。
【药材理化鉴定】1.取本品粉末0.5g,加水4ml,微热,滤过,取滤液1ml,加三氯化铁试液1滴,呈蓝绿色。(检查鞣质)2.取本品粉末进行泡沫试验及溶血试验,均呈阴性。
【生境分布】生于热带森林中。分布于海南和云南。广东、福建、广西、台湾、云南、四川等省区有栽培。
【采集加工】夏季采摘成熟果实,除去果皮及肉质假种皮,洗净,晒干。
【饮片炮制】1.荔枝核:除去杂质,洗净,干燥。用时捣碎。2.盐荔枝核:取净荔枝核,捣碎后照盐水炙法炒干。
【性能功用】甘、微苦,温。归肝经、肾经。行气散结,祛寒止痛。用于寒疝腹痛,睾丸肿痛。内服:4.5~9g,水煎服。
【附注】置于燥处贮藏,防蛀。
相关推荐:
-
紫菀的鉴别方法
芫花的鉴别方法
泽泻的鉴别方法
泽兰的鉴别方法
旋覆花的鉴别方法
赭石的鉴别方法
鸭跖草的鉴别方法
血余炭的鉴别方法
徐长卿的鉴别方法
紫河车的鉴别方法
益智的鉴别方法
续断的鉴别方法
昆布的鉴别方法
西河柳的鉴别方法
菟丝子的鉴别方法
路路通的鉴别方法
胡椒的鉴别方法
莱菔子的鉴别方法
马勃的鉴别方法
地肤子的鉴别方法
海藻的鉴别方法
海风藤的鉴别方法
鸡冠花的鉴别方法
猪苓的鉴别方法
紫石英的鉴别方法
马兜铃的鉴别方法
柏子仁的鉴别方法
松花粉的鉴别方法
檀香的鉴别方法
猫爪草的鉴别方法
两头尖的鉴别方法
瞿麦的鉴别方法
太子参的鉴别方法
鱼腥草的鉴别方法
知母的鉴别方法
冬瓜皮的鉴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