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中药材名】紫花地丁
【药材来源鉴定】本品为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Viola philippica Cav.[ Viola yedoensis Mskino]的干燥全草。地丁有多种,此草开紫花,故名紫花地丁。
【药材历史考证】紫花地丁,原名堇堇菜、箭头草,其始载本草《救荒本草》曰:“堇堇菜,一名箭头草。生田野中,苗地塌地生。叶似铍箭头样,而叶蒂甚长。其后,叶间窜葶,开紫花。结三瓣蒴儿,中有子如芥子大,茶褐色。”紫花地丁一名的始载本草《本草纲目》曰:“处处有之。其叶似柳而微细,夏开紫花,结角。平地生者起茎,沟壑边生者起蔓。”据以上本草所述考证,其主流品种与本品原植物相符。其中“起蔓”者,则似匍匐堇Viola diffusa Ging.。
【植物形态鉴定】多年生草本,无地上茎,高4~14cm,果期高可达20cm以上。根茎短,垂直,淡褐色,长4~13mm,粗2~7mm,节密生,有数条淡褐色或近白色的细根。叶多数,基生,莲座状;叶片下部者通常较小,呈三角状卵形或狭卵形,上部者较长,呈长圆形、狭卵状披针形或长圆状卵形,长1.5~4cm,宽0.5~lcm,顶端圆钝,基部截形或楔形,稀微心形,边缘有较平的圆齿,两面无毛,或被细短毛,果期叶片增大,长可达10cm以上,宽可达4cm;叶柄在花期通常长长于叶片1~2倍,上部具极狭的翅,果期长可达lOcm以上,上部具较宽的翅,无毛或被细短毛;托叶膜质,长1.5~2.5cm,2/3~4/5与叶柄合生,离生部分呈线状披针形,边缘疏生具腺体的流苏状细齿或近全缘。花腋生,两侧对称,紫堇色或淡紫色,稀呈白色,喉部色较淡并带有紫色条纹;花梗细弱,与叶等长或高出于叶片,无毛或有短毛,中部附近有2枚线形小苞片;萼片5,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5~7mm,先端渐尖,基部附属物长1~1.5mm,无毛或有短毛;花瓣5,倒卵形至长圆状倒卵形,侧方花瓣长1~1.2cm,里面无毛或有须毛,下方花瓣连距长1.3~2cm,里面有紫色脉纹;距细管状,长4~8mm,末端圆;雄蕊5,下方2枚雄蕊背部的距细管状,长4~6mm,子房卵形,无毛,花柱棍棒状,比子房稍长,柱头三角形,前方具短喙。蒴果长圆形,长5~12mm,无毛;种子卵球形,长1~8mm,淡黄色。花果期4月中旬至4月。
【药材性状鉴定】本品多皱缩成团。主根长圆锥形,直径1~3mm;淡黄棕色,有细纵皱纹。叶基生,灰绿色,展平后叶片呈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5~6cm,宽1~2cm;先端钝,基部截形或稍心形,边缘具钝锯齿,两面有毛;叶柄细,长2~6cm,上部具明显狭翅。花茎纤细;花瓣5,紫堇色或淡棕色;花距细管状。蒴果椭圆形或3裂,种子多数,淡棕色。气微,味微苦而稍黏。
【药材显微鉴定】叶的横切面:上表皮细胞较大,切向延长,外壁较厚,内壁粘液化,常膨胀呈半圆形;下表皮细胞较小,偶有黏液细胞;上、下表皮有单细胞非腺毛,长32~240μm,直径24~32μm,具角质短线纹。栅栏细胞2~3列;海绵细胞类圆形,含草酸钙簇晶,直径11~40μm。主脉维管束外韧型,上、下表皮内方有厚角细胞1~2列。
【药材理化鉴定】1.取本品粉末2g,加甲醇20ml,在水浴上回流半小时,滤过。浓缩滤液。取滤液1ml,加2mol/l。醋酸钠-2moI/L乙酸(1:3)混合液1ml,再加0.lmol/L三氯化铝溶液1ml,显黄色。(检查黄酮类)2.取本品粉末1g,加酸性乙醇20ml,回流1小时,滤过,回收乙醇,残渣加2%盐酸5ml溶解,再加氨碱化,氯仿提取3次,合并提取液,取氯仿液各2滴分别滴于白瓷板上,各加5%硫酸1~2滴后,分别加生物碱沉淀剂各1~2滴,均有沉淀发生。(检查生物碱)
【生境分布】生于田间、荒地、山坡草丛、林缘或灌丛中。分布于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山西、内蒙古、陕西、甘肃、河南、湖北、湖南、广西、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台湾、云南、贵州、四川等省区。
【采集加工】春、秋二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饮片炮制】除去杂质,洗净,切碎,干燥。
【性能功用】苦、辛,寒。归心经、肝经。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用于疔疮肿毒,痈疽发背,丹毒,毒蛇咬伤。内服:15~30g,水煎服。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附注】1.置干燥处贮藏。2.除以上正品紫花地丁外,还有以下同属植物的全草在其部分产区混作紫花地丁药用。①戟叶堇菜Viola betonicifolia J.E.Smith。产于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四川、云南、西藏等地。②长萼堇菜Viola inconspicua Blume。产于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③早开堇菜Viola prionantha Bunge。产于东北及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山东,江苏、河南、湖北、云南等地。④白花地丁Viola patrinii DC. ex Ging。产于东北及内蒙古、河北。3.甜地丁:为豆科植物米口袋Gueldenstaedtia verna(Georgi) A. Bor.的干燥带根全草。产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华中、华南。本品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能。可用于治疗无名肿毒,痈疽恶疮,疔肿丹毒,毒蛇咬伤。常用内服量为6~30g。4.苦地丁:为罂粟科植物布氏紫堇Corydalis bungeana Turcz.的干燥全草。产于辽宁、河北、内蒙古、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等地。本品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的功能。可用于治疗痈疽疗疮,风热感冒,暴发火眼,支气管炎,肠炎,肝炎。常用内服量为9~15g。5.广地丁:为龙胆科植物华南龙胆Gentiana loureirii (G.Don) Griseb.的干燥带根全草。分布于江西、湖南、浙江、福建、广西、广东、台湾。主产于广东、广西。本品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的功能。可用于治疗流感,咽喉肿痛,阑尾炎,疔疮肿毒,痈疽发背,无名肿毒。常用内服量为6~15g。6.川地丁:为龙胆科植物灰绿龙胆Gentiana yokusai Burk.的干燥带根全草。产于四川、贵州、山西、陕西、河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台湾。本品在四川作地丁药用,为地区习用品。7.竹叶地丁:为远志科植物瓜子金Polygala japonica Houtt.或卵叶远志Polygala sibirica L.的干燥带根全草。前者产于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及陕西;后者产于东北、华北、西北、华南、华中、西南。本品在浙江、云南等地作地丁药用,为地区习用品。地丁类药材的植物来源很复杂,且近缘植物又多而易混淆,必须借助植物分类鉴别,方可确定其品种来源。以上11种地丁类原植物分类检索表:1.萼片基部下延;雄蕊5;蒴果3瓣裂;单叶不分裂;托叶1/2~4/5与叶柄合生;草本。2.花白色;无鳞茎;叶长圆形、椭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根黑色或深褐色…………………白花地丁2.花淡紫色、紫墓色或蓝紫色;叶柄无毛或有短毛。3.叶较宽,长不及宽的2倍,三角形、三角状卵形或戟形,基部浅心形,两侧具明显的耳状垂片;果实无毛…………………长萼堇菜3.叶较狭长,长大于宽2倍以上;上方花瓣无须毛。4.叶狭披针形、长三角状戟形或三角状卵形,基部戟形或截形;距长2~6mm…………………戟叶堇菜4.叶舌形、长圆形、匙形或披针形;距长4~9mm;植株无毛或有绿色短毛;根淡褐色或灰白色。5.叶在下部者呈三角状卵形或狭卵形,在上部者呈长圆形、狭卵状披针形或长圆状卵形,基部截形或楔形,两面无毛或被细毛…………………紫花地丁5.叶在花期呈长圆状卵形、卵状披针形或狭卵形,基部宽楔形、截形或微心形,在果期呈三角状卵形…………………早开堇菜1.萼片基部不下延;非蒴果3瓣裂。6.果为荚果;花冠蝶形;雄蕊10枚,两体;伞形花序通常有2~8朵花;全株被白色柔毛,叶为奇数羽状复叶…………………米口袋6.蒴果;雄蕊非10枚;叶非奇数羽状复叶。7.叶为二至三回羽状全裂,末回裂片线形;花瓣4,上面一片基部有距;雄蕊6,两体…………………布氏紫堇7.单叶,不分裂。8.单叶互生,萼片5,不等长,内面2片花瓣状,宿存;花瓣3,下部合生,无缘毛;雄蕊8;多年生草本;总状花序。9.花丝全部连合成鞘;总状花序与叶对生或腋生;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蒴果圆形,无缘毛…………………瓜子金9.花丝2/3以下合生成鞘,2/3以上全部分离;总状花序假顶生;叶片椭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宽3~6mm;蒴果倒心形,具缘毛…………………卵叶远志8.单叶对生;花冠漏斗形,5裂;雄蕊5;蒴果先端有宽翅,两侧边缘有狭翅;花单生于小枝顶端。10. 一年生草本;主根细弱;茎从基部起多分枝;全部茎生叶卵形,略肉质,灰绿色;花萼裂片卵形或披针形,边缘疏生乳突…………………灰绿龙胆10.多年生草本;主根粗壮;茎生叶椭圆形至椭圆状披针形,草质;花冠紫色;花萼裂片较狭…………………华南龙胆
相关推荐:
-
紫菀的鉴别方法
芫花的鉴别方法
泽泻的鉴别方法
泽兰的鉴别方法
旋覆花的鉴别方法
赭石的鉴别方法
鸭跖草的鉴别方法
血余炭的鉴别方法
徐长卿的鉴别方法
紫河车的鉴别方法
益智的鉴别方法
续断的鉴别方法
昆布的鉴别方法
西河柳的鉴别方法
菟丝子的鉴别方法
路路通的鉴别方法
胡椒的鉴别方法
莱菔子的鉴别方法
马勃的鉴别方法
地肤子的鉴别方法
海藻的鉴别方法
海风藤的鉴别方法
鸡冠花的鉴别方法
猪苓的鉴别方法
紫石英的鉴别方法
马兜铃的鉴别方法
柏子仁的鉴别方法
松花粉的鉴别方法
檀香的鉴别方法
猫爪草的鉴别方法
两头尖的鉴别方法
瞿麦的鉴别方法
太子参的鉴别方法
鱼腥草的鉴别方法
知母的鉴别方法
冬瓜皮的鉴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