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中药材名】茵陈
【药材来源鉴定】本品为菊科植物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或猪毛蒿(滨蒿)Artemisia scopariaWaldst. et Kit.的干燥地上部分。春季采收者,药材名习称“绵茵陈”;秋季采割者,药材名习称“茵陈蒿”。茵,由因字演化而来。陈藏器释其名曰:“虽蒿类,苗细,经冬不死,更因旧苗而生,故名因陈,后加蒿字也。”
【药材历史考证】茵陈的始载本草为《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云:“生太山及丘陵坡岸上。”《本草经集注》云:“今处处有,似蓬蒿而叶紧细,茎,冬不死,春又生。”《蜀本草》引《新修本草图经》云:“叶似青蒿而背白,今所在皆有,采苗阴干。”根据以上本草所述考证,与茵陈蒿相符。
【植物形态鉴定】1.茵陈:蒿灌木状草本,植株有浓烈香气。主根木质。茎高40~120cm,基部木质,上部分枝多。茎、叶幼时密生灰白色或灰苋色绢质柔毛,后渐脱落。营养枝端有密集叶丛,基生叶密集着生,常呈莲座状。基生叶、茎下部叶与营养枝叶在花期枯萎,叶片卵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2~5cm,宽15~35mm,二至三回羽状全裂,每侧有裂片2~4枚,每裂片再3~5全裂,小裂片狭线形或狭线状披针形,通常细直,不弧曲,长5~10mm,宽1.5~3.5mm,叶柄长3~7mm;茎中部叶的叶片宽卵形、近圆形或卵圆形,长2~3cm,宽1.5~2.5mm,一至二回羽状全裂,小裂片狭线形至丝线形,通常细直,不弧曲,长8~12 mm,宽0.3~1mm,近无毛,顶端微尖,基部裂片常半抱茎,近无叶柄。头状花序卵球形,多数,直径1.5~2mm,在分枝的上端或小枝端偏向外侧生长,常排成复总状花序,并在茎上端组成大型、开展的圆锥花序;总苞片3~4层,外层总苞片草质,卵形或椭圆形,中内层总苞片膜质或近膜质,椭圆形;花序托小,凸起;雌花6~10朵,花冠狭管状或狭圆锥状,花柱细长,伸出花冠外,先端2叉;两性花3~7朵,不孕育,花冠管状,花药线形,花柱短,上端棒状,2裂,退化子房极小。瘦果长圆形或长卵形。花果期7~10月。2.猪毛蒿与茵陈蒿主要区别特征:多年生或一、二年生草本,茎基部叶二至三回羽状全裂;茎中部叶的叶片长圆形或长卵形,一至二回羽状全裂,小裂片细,细丝状或毛发状,长4~8mm,宽0.2~0.5mm。头状花序小,直径1~2mm,在分枝上排成复总状或复穗状花序,并在茎上组成大型、开展的圆锥花序。花果期7~10月。
【药材性状鉴定】1.绵茵陈:多卷曲成团状,灰白色或灰绿色,全体密被白色茸毛,绵软如绒。茎细小,长1.5~2.5cm,直径0.1~0.2cm,除去表面白色茸毛后可见明显纵纹;质脆,易折断。叶具柄,展平后叶片呈一至三回羽状分裂,叶片长1~3cm,宽约1cm;小裂片卵形或稍呈倒披针形、条形,先端尖锐。气清香,味微苦。2.茵陈蒿:茎呈圆柱形,多分枝,长30~100cm,直径2~8mm;表面淡紫色或紫色,有纵条纹,被短柔毛;体轻,质脆,断面类白色。叶密集,或多脱落。下部叶二至三回羽状深裂,裂片条形或细条形,两面密被白色柔毛;茎生叶一至二回羽状全裂,基部抱茎,裂片细丝状;头状花序卵形,多数集成圆锥状,长1.2~1.5mm,直径1~1.2mm,有短梗;总苞片3~4层,卵形,苞片3裂;外层雌花6~10个,可多达15个,内层两性花2~10个;瘦果长圆形,黄棕色。气芳香,味微苦。
【药材显微鉴定】叶片表面观:1.猪毛蒿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长径37~82(~138)μm,气孔不定式。表面密布T字形毛,顶端细胞较平直,长614~1362(~1638)μm,中部略折成V字形,两臂不等长,细胞壁极厚,胞腔常呈细缝状;柄细胞1~2个,壁厚1.3~3.4(~5)μm。偶见腺毛,呈椭圆形或鞋底状,有2个半圆形分泌细胞,常充满淡黄色油状物。2.茵陈蒿表皮细胞长径25~58(~112)μm;丁字形毛柄细胞壁厚2.5~4.7(~7.5)μm。
【药材理化鉴定】1.取本品粗粉1g,加乙醇20ml,置水浴中回流30分钟,滤过。滤液显淡黄绿色,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紫红色荧光。2.取猪毛蒿、茵陈蒿粗粉各2g,分别加水30ml于沸水浴中温浸4小时,冷后滤过。分别取滤液20ml,以等量氯仿萃取3次(首次萃取加入乙酸乙酯5ml),合并萃取液,用无水硫酸钠脱水后,蒸去溶剂,分别得到黄色油状物备用。将上述黄色油状物的一半用乙醇0.5ml溶解(在水浴上稍热),加入0.5%2,4-二硝基苯肼2mol/L盐酸溶液4滴,振摇,猪毛蒿溶液即呈橘红色且析出颗粒状沉淀;而茵陈蒿溶液呈淡橘红色且沉淀极少,或几无沉淀。(检查对羟基苯乙酮)
【生境分布】陈蒿生于低海拔地区的河岸、海岸附近的湿润沙地、路旁及低山坡地区;分布于辽宁、河北、陕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台湾、四川等省区。猪毛蒿生于中、低海拔地区的山坡、旷野、路旁、林缘、草原、黄土高原及荒漠边缘地区;分布于全国大部分地区。
【采集加工】春季幼苗高6~10cm时采收或秋季花营长成时采割,除去杂质及老茎,晒干。春季采收的习称“绵茵陈”,秋季采割的称“茵陈蒿”。
【饮片炮制】除去残根及杂质,搓碎或切碎。绵茵陈筛去灰屑。
【性能功用】苦、辛,微寒。归脾经、胃经、肝经、胆经。清湿热,退黄疸。用于黄疸尿少,湿疮瘙痒;传染性黄疸型肝炎。内服:6~15g;水煎服。外用:适量,煎汤熏洗。
【附注】置通风干燥处贮藏。
相关推荐:
-
紫菀的鉴别方法
芫花的鉴别方法
泽泻的鉴别方法
泽兰的鉴别方法
旋覆花的鉴别方法
赭石的鉴别方法
鸭跖草的鉴别方法
血余炭的鉴别方法
徐长卿的鉴别方法
紫河车的鉴别方法
益智的鉴别方法
续断的鉴别方法
昆布的鉴别方法
西河柳的鉴别方法
菟丝子的鉴别方法
路路通的鉴别方法
胡椒的鉴别方法
莱菔子的鉴别方法
马勃的鉴别方法
地肤子的鉴别方法
海藻的鉴别方法
海风藤的鉴别方法
鸡冠花的鉴别方法
猪苓的鉴别方法
紫石英的鉴别方法
马兜铃的鉴别方法
柏子仁的鉴别方法
松花粉的鉴别方法
檀香的鉴别方法
猫爪草的鉴别方法
两头尖的鉴别方法
瞿麦的鉴别方法
太子参的鉴别方法
鱼腥草的鉴别方法
知母的鉴别方法
冬瓜皮的鉴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