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的药材性状鉴定质坚实,断面洁白,富粉性,气微,味辛辣、麻舌而刺喉,半夏的药材显微鉴定粉末类白色,淀粉粒甚多,单粒类圆形、半圆形或圆多角形。

当前位置: 亳药网 > 中药鉴定 > 半夏的鉴别方法

半夏的鉴别方法

【鉴定中药材名】半夏

【药材来源鉴定】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 Thunb.) Breit的干燥块茎。半夏,即农历五月中旬。该植物生长旺盛期一般在农历五月中旬,故名之半夏。

【药材历史考证】半夏的始载本草为《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云:“生槐里川谷。五八月采根,暴干。”《新修本草》云:“半夏,所在皆有。生平泽中者,名羊眼半夏,圆白为胜。”《蜀本草》引《新修本草图经》云:“苗一茎,茎端三叶,有二根相重,上小下大,五月采则虚小,八月采实大。”《本草图经》曰:“今在处有之,以齐州者为佳。二月生苗,一茎,茎端出三叶,浅绿色,颇似竹叶而光。”并附齐州半夏图。根据以上本草所述考证,与本品原植物一致。

【植物形态鉴定】多年生草本。块茎近球形,具须根。叶1~5枚,基生,叶柄长15~20cm,柄上或柄顶具1珠芽,基部具鞘。幼苗叶片为全缘单叶,卵状心形至戟形,长2~3cm,宽2~2.5cm;老株叶片3全裂,裂片卵状椭圆形或披针形,两头锐尖,中裂片长3~10cm,侧裂片稍短,全缘或具不明显的波状齿,侧脉8~10对,集合脉2圈。花单性,雌雄同株,花序柄长25~30cm;佛焰苞绿色或绿白色,管部狭圆柱形,喉部几乎闭合;檐部长圆形,绿色,有时边缘青紫色,长4~5cm,宽1.5cm,肉穗花序下为雌花,贴生于佛焰苞,中部不育,上部为雄花,花序顶端附属器鼠尾状,长6~10cm。浆果卵球形。花期5~7月,果期8~9月。

【药材性状鉴定】本品呈类球形,有的稍偏斜,直径1~1.5cm。表面白色或浅黄色,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周围密布麻点状根痕;下面钝圆,较光滑。质坚实,断面洁白,富粉性。气微,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药材显微鉴定】本品粉末类白色。淀粉粒甚多,单粒类圆形、半圆形或圆多角形,直径2~20μm,脐点裂缝状、人字状或星状;复粒由2~6分粒组成。草酸钙针晶束存在于椭圆形黏液细胞中,或随处散在,针晶长20~110μm。螺纹导管直径10~24μm。

【商品规格】一等:干货。呈圆球形、半圆球形或偏斜不等,去净外皮。表面白色或浅黄色,上端圆平,中心凹陷(茎痕),周围有棕色点状或根痕,下面钝圆,较平滑。质坚实。断面洁白或白色。粉质细腻。气微,味辛、麻舌而刺喉。每千克800粒以内。无包壳、杂质、虫蛀、霉变。二等:与一等区别为每千克1200粒以内。三等:与一等区别为每千克3000粒以内。

【生境分布】生于草坡、荒地、田野、溪边、路旁或疏林下。我国除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尚未发现野生外,其他各省区均有分布。亦有栽培。主产于四川、湖北、安徽、河南及贵州等省区。其中产于安徽阜阳(宋代称颍州)者品质较佳,习称颍半夏。

【采集加工】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外皮及须根,晒干。

【饮片炮制】1.生半夏:除去杂质。用时捣碎。2.清半夏: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8%白矾溶液浸泡,至内无干心,口尝微有麻舌感,取出,洗净,切厚片,干燥。每半夏100kg,用白矾20kg。3.姜半夏: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时,另取生姜切片煎汤,加白矾与半夏共煮透,取出,晾至半干,切薄片,干燥。每半夏100kg,用生姜25kg,白矾12.5kg。

【性能功用】辛,温;有毒。归脾经、胃经、肺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症;生用外治痈肿痰核。姜半夏多用于降逆止呕。内服:3~9g,水煎服。外用:适量,磨汁涂或研末以酒调敷患处。本品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附注】置阴凉干燥处贮藏。

相关推荐:

------分隔线----------------------------